[发明专利]胶印机墨斗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1411.2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5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浏阳市慧丰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02 | 分类号: | B41F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3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印机 墨斗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印机输墨机构,尤其是一种胶印机墨斗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印刷用的胶印机的墨斗机构由墨斗体、出墨辊和整体的墨斗刀片组成,其中出墨辊和墨斗体分别固定在胶印机墙板上,相互配合,形成容纳油墨的腔体;为了适应印刷画面局部用墨量的调节,供墨量的调整通过调整墨斗刀片和出墨辊之间的间隙来完成。故而墨斗体上还设有若干个微调螺钉等。
胶印机在较低气温下工作时,由于油墨受冷凝固结块,粘度增大,会对供墨、匀墨、着墨造成不良影响,造成印刷质量问题严重。同时油墨的温度过高会导致油墨粘度过小,由于油墨的扩散渲染导致印刷质量严重下降,给印刷企业特别是高精印刷造成极大困扰。
发明内容
为了消除上述弊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胶印机墨斗加热装置,以保证油墨的粘度适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胶印机墨斗的加热装置,包括墨斗本体,所述墨斗的底板设有装置电加热板的空腔,所述电加热板通过导线与电源和开关控制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板对应底板的下面均匀铺设,所述电加热板输入功率与墨斗底板的内底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在0.083~0.092瓦/厘米2之间。
所述墨斗底板的内底面积是指墨斗边框以内的底板面积,也就是墨斗底板与油墨直接接触的有效的盛墨面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确保加热温度适应油墨温升需要,使得油墨的温升曲线与油墨实际工作过程相适应,既满足了加热和加热速率的需要,又能够满足控制温度的需要,油墨粘度适宜,保证印刷质量;同时避免了频繁的温度调节操作工作;并大幅节省了能源,高效环保。对墨斗加热均匀,而且加热效率较高,造价低廉,使用简单。较好地实现了发明目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电加热板分为并联的2~3个工作单元,每个工作单元的投入和退出由光电开关控制,光电开关监测墨斗内油墨的位置。在油墨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倾斜装置的墨斗底板上部区域已没有和油墨直接接触,此时,光电开关动作,将相应区域的电加热板工作单元退出,使得装置能够自适应工作情况的变化,同时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
作为上述改进的一种优选,所述电加热板分为并联的三个工作单元,每个工作单元的宽度都与所述墨斗底板的内底面的宽度相同,三个工作单元沿墨斗底板的内底面的长度方向平行并列设置,从墨斗的高点至低点,三个工作单元在墨斗底板的内底面的长度方向所占的比例是1.2:1.8:3.0,所述光电开关的监测点设置在各工作单元长度方向的中点处。该优选方案进一步保证了油墨温度适宜,节能效果显著。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三个工作单元相邻处设置为相互交错的结构。以保持油墨温度的平稳。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加热板工作单元分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采用景德牌4开印刷机(PZ1660E),参见附图1—3,反应本发明的一种具体结构,胶印机的墨斗机构由墨斗本体2、出墨辊1和整体的墨斗刀片3组成,其中出墨辊1和墨斗本体2分别固定在胶印机墙板上,相互配合,形成容纳油墨的腔体;为了适应印刷画面局部用墨量的调节,供墨量的调整通过调整墨斗刀片3和出墨辊1之间的间隙来完成。故而墨斗本体2上还设有若干个微调螺钉4等装置。
所述胶印机墨斗的加热装置包括墨斗本体2,所述墨斗本体2的底板设有装置电加热板的空腔6,所述电加热板通过导线与电源和开关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电加热板对应底板的下面均匀铺设,本例中墨斗本体2盛墨有效面积67*6厘米,所述墨斗本体2底板的内底面积是指墨斗本体2边框以内的底板面积,也就是墨斗本体2底板与油墨直接接触的有效的盛墨面积。环境气温2~4℃,油墨温度达到25度左右,其加热板输入功率33.3~37瓦。即电加热板输入功率与墨斗本体2底板的内底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在0.083~0.092瓦/厘米2之间。
所述电加热板分为并联的三个工作单元51、52、53,每个工作单元的宽度都与所述墨斗本体2底板的内底面的宽度相同,三个工作单元沿墨斗本体2底板的内底面的长度方向平行并列设置,从墨斗本体2的高点至低点,三个工作单元在墨斗本体2底板的内底面的长度方向所占的比例是1.2:1.8: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浏阳市慧丰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浏阳市慧丰印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14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油箱箱沿防磕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