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水稳态力激振装置及其输出激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1045.0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7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龙;房旺;闫孝伟;项平;何志光;何元安;卢少杰;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B15/00 | 分类号: | H03B15/00;F16J15/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松海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水 稳态 力激振 装置 及其 输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输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深水稳态力激振装置及其输出激振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深水稳态力激振器还是空白,现在已经有两种形式的水下稳态力激振装置,一种是将激振器放在水中,激振器的输出轴与激振器座之间安装密封件,该结构用于一定深度的水中,但由于密封件的制约,水深及使用频率都比较低;另外一种是将激振器的输出杆延长激振器座体安装在水面上,激振杆延长伸入水中进行激振,该结构不能用于深水,因为输出杆延长长度有限。上述两种激振器存在很大缺陷,都不能用于深水,应用场合受到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深水稳态力激振装置及其输出激振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深水稳态力激振装置,它包括轴承座、轴承、定子、动圈、中间轴、力弹簧、密封结构;所述的密封结构包括前密封端盖、密封壳体、后密封端盖,所述的前密封端盖、后密封端盖与密封壳体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的轴承座通过螺纹分别与前密封端盖、后密封端盖固定连接;
所述的定子和密封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轴承座的中心设有轴承,所述的中间轴通过所述的轴承与所述的轴承座相连;所述的动圈围绕所述的中间轴并固定相连,所述动圈两端对称安装有力弹簧,将动圈限定轴承座之间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前密封端盖、后密封端盖与密封壳体之间进一步设有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
优选地,所述的前密封端盖上设有密封接头,通过所述的密封接头连接外部线路作为供电接头。
优选地,所述的密封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在前密封端盖上,密封接头与前密封端盖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片,接头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密封接头上,接头螺母与密封接头之间依次设有第二密封垫片、密封接头O型密封圈,通过螺纹压紧第二密封垫片来实现密封。
优选地,所述的力弹簧和动圈构成一个质量弹簧系统,自振频率设计在5Hz。
一种所述的深水稳态力激振装置输出激振的方法,通过所述的前密封端盖向动圈输入交变电流,产生电磁力,力弹簧和动圈构成的质量弹簧系统自振频率设计在5Hz,从而使大于5Hz的电磁力都能通过动圈、弹簧传递到轴承座上,轴承座与密封壳体以及后密封端盖都是固定连接,在后密封端盖上实现激振力的连续输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频率范围宽,结构简洁,密封可靠,尤其适用于1000米以下的深水中进行激振输出,能在深水中实现可靠的稳态力激振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深水稳态力激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深水稳态力激振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深水稳态力激振装置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深水稳态力激振装置的密封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轴承座1、轴承2、前密封端盖3、O型密封圈4、密封壳体5、定子6、动圈7、中间轴8、力弹簧9 、后密封端盖10、密封接头11、密封接头O型密封圈12、第一密封垫片13、接头螺母14、第二密封垫片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
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一种深水稳态力激振装置,包括动圈7、定子6、力弹簧9及密封结构;所述定子6安装在密封壳体5中间,动圈7与中间轴8练成一体,位于定子6中间,中间轴8通过轴承2安装在轴承座1上,通过安装在动圈7两端的力弹簧9将动圈7浮动安装在轴承座1中间,轴承座1通过螺纹安装在密封壳体5上,前密封端盖3安装在密封壳体5前端面上,后密封端盖10安装在密封壳体5后端面上,密封接头11安装在前密封端盖上。
本发明深水稳态力激振装置,采用反作用力输出方式,驱动力产生原理与普通振动台、激振器相同,在位于恒定磁场定子6间隙中的动圈7通入交变电流,从而产生相应的电磁力。定子6和密封壳体5用螺钉刚性固定,动圈7通过上下各四根力弹簧9悬置在密封壳体5和定子6中间,固定在中心线上的中间轴8 和轴承2决定动圈7只能沿中间轴8的轴向方向运动,力弹簧9和动圈7构成的质量弹簧系统自振频率设计在5Hz左右,从而使大于5Hz的电磁力都能通过动圈7、力弹簧9传递到轴承座1上,轴承座1与密封壳体5以及后密封端盖10都是固定连接,在后密封端盖10上实现激振力的连续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1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