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门磁控制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9615.2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8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炳宪;谢菊元;王焱辉;王克惠;陈丽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20 | 分类号: | E05F15/20;E05F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单片机 控制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门磁控制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自动加载切片装置等设备的门开关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第一,在门体和门框上分别安装一块磁铁,当门体和门框相互靠近到一定距离时,由于磁铁的相互吸引作用,实现门关闭;第二,在门体上直接安装锁具。上述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在于:安全度低,开关门不方便,无法实现自动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门磁控制开关装置,实现门的自动开关,方便操作,提高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门磁控制开关装置,用于操控所述门体和所述门框之间的自动开关,其中,包括多个传感器、主控板、公门柄和母门柄,所述母门柄上设有磁棒,所述公门柄上设有与所述磁棒相匹配的磁孔,所述磁孔内具有第一极性,所述磁棒上可以具有第二极性,所述第二极性产生时与所述第一极性极性相同;所述主控板与所述磁棒、所述传感器分别连接。
上述基于单片机的门磁控制开关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上端传感器和第二上端传感器,所述第一上端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上端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门体和所述门框的最上端且两者的连线与地平线平行。
上述基于单片机的门磁控制开关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还包括第一中部传感器和第二中部传感器,所述第一中部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中部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门体和所述门框的中部且两者的连线与地平线平行。
上述基于单片机的门磁控制开关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还包括第一下端传感器和第二下端传感器,所述第一下端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下端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门体和所述门框的最下端且两者的连线与地平线平行。
上述基于单片机的门磁控制开关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均为限位传感器。
上述基于单片机的门磁控制开关装置,其中,所述主控板还与PC机连接,通过所述PC机实现对所述主控板的远程遥控。
上述基于单片机的门磁控制开关装置,其中,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门体后方且与所述主控板连接。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实现自动开关门,并且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单片机的门磁控制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分别是本发明基于单片机的门磁控制开关装置的公门柄和母门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原理图和具体操作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基于单片机的门磁控制开关装置,用于操控门体0和门框0’之间的自动开关,包括多个传感器、主控板、公门柄和母门柄,如图1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传感器为三对,均由主控板控制,分别为第一上端传感器11,第二上端传感器11’,第一中部传感器22,第二中部传感器22’,第一下端传感器33和第二下端传感器33’。第一上端传感器11和第二上端传感器11’分别位于门体0和门框0’的最上端且两者的连线与地平线平行,第一中部传感器22和第二中部传感器22’分别位于门体0和门框0’的中部且两者的连线与地平线平行,第一下端传感器33和第二下端传感器33’分别位于门体0和门框0’的最下端且两者的连线与地平线平行。使得上述传感器中每一对的连线与地平线平行的前提是门体0和门框0’均垂直于水平面。主控板为单片机,其控制传感器和磁棒4的极性变化的内部原理设计为常用设计,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看图2a和图2b所示,母门柄上设有磁棒4,公门柄上设有与磁棒4相匹配的磁孔4’,磁孔4’内具有第一极性,优选为N极,磁棒4上可以具有第二极性,当第二极性产生时与第一极性极性相同,即也为N极,主控板(未在图中示出)通过电线路与磁棒4、三对传感器分别连接。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有的传感器均为限位传感器,并且每个限位传感器的感应范围为预先根据母门柄和公门柄的内部结构设定的距离,安装传感器用于感应门体0是否到达门框0’的感应区,装多个是为了确保门体0能精确到达门框0’的感应区。设置三对传感器由上而下地对母门柄中的磁棒4和公门柄中的磁孔4’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可以使得定位精度达到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96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