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压缩机的排气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38631.X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3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闫赛娜;李衡国;宋斌;赵志强;许升;王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12 | 分类号: | F04B3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压缩机 排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线性压缩机的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线性压缩机是利用线性电机将电能转化为直线运行的驱动力,驱动活塞实现线性往复运动,进而压缩制冷剂或其他介质作功,来实现压缩机功用的装置。
通常线性压缩机包含有:外壳、前法兰、线性电机、在线性电机驱动力的作用下受力运动的动子、受动子带动后作往复运动实现作功的活塞和配合作功的气缸、与气缸配合且设置有排气阀片的气缸盖、为压缩机摩擦部位供油的油泵组件及吸排气装置等部件。
现有线性压缩机的排气管与气缸盖连接处,多使用直接焊接的工艺,是将排气管直接焊接到气缸盖的排气孔处。但在生产线上,焊接工艺占用时间长,且易产生不良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焊接工序的线性压缩机的排气结构,排气结构的排气槽既能够通过螺栓紧固,又可以实现排气。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线性压缩机的排气结构,包括有气缸盖和集气腔体,所述集气腔体连接排气管,所述气缸盖上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内穿设螺栓并将集气腔体固定在气缸盖的外部,所述螺孔的周围设置有排气槽。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槽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腔体与排气管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腔体与排气管粘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腔体的至少一个端面上设有突缘。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腔体的至少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垫片。
本发明线性压缩机的排气结构,在组装线上避免了使用焊接工序,克服了结构和工艺上的局限性,气体通过螺孔周围的排气槽进入到集气腔体中,而后经由连通的排气管排出,螺栓可以通过异形的螺孔,在既紧固集气腔体的同时,又可以顺利使气体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压缩机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压缩机结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排气结构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螺孔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2.外定子体,3.内定子体,4.前法兰,5.气缸盖,6.活塞,7.气缸,8.排气结构,9. 前共振弹簧,10.动子,11.后共振弹簧,8a. 螺栓,8b.集气腔体,8c.螺孔,8d.排气管,12.排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为现有的线性压缩机,包含有:外壳1,所述外壳1底部通常容纳有润滑油;线性电机,包含外定子体2,内定子体3,所述内定子体3上绕有线圈,(图中未示出);前法兰4;连接排气结构8的气缸盖5,图1中所示的排气结构8直接焊接与气缸盖5上;在线性电机驱动力的作用下而受力运动的动子10;受动子10带动而作往复运动并实现作功的活塞6和配合作功的气缸7;与气缸7配合且内置有排气阀;在动子10往复运动时,时而被挤压时而被拉伸的前共振弹簧9和后共振弹簧11;为压缩机摩擦部位供油的油泵组件及吸排气装置等部件(图中未标注出)。
本发明线性压缩机的排气结构,如附图2、3所示,所述气缸盖5的外部罩设有集气腔体8b,所述气缸盖5与集气腔体8b连通,所述集气腔体8b连接排气管8d。
为了方便排气结构方便拆卸和更换,所述集气腔体8b通过螺栓8a固定在气缸盖5的外部,所述气缸盖5上设置有螺孔8c,所述螺栓8a穿过螺孔8c将集气腔体8b固定在气缸盖5的外部。
为了保证气缸7内的气体顺利的排入到集气腔体8b内,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螺孔8c的周围设置有排气槽12,气缸7内的气体经过排气槽12进入到集气腔体8b中,然后经排气管8d排出,为了保证螺栓8a的旋紧度,在螺孔8c的周围不易设置过多的排气槽12,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槽12为两条并对称设置在螺孔8c上。
所述集气腔体8b的至少一个端面上设置有突缘,在集气腔体8b与气缸盖5接触部位,突缘的设置能够保证集气腔体8b与气缸盖5的密封性;在集气腔体8b与螺栓8a的接触部位,突缘的设置能够保证集气腔体8b与螺栓8a紧密结合,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其具体实施方式:增加的集气腔体8b与排气管8d提前用焊接或粘接的方式连接,将其整体放置于气缸盖5的排气螺孔8c处,由螺栓8a将其一体固定在气缸盖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86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洋油污干冰清理装置的使用方法
- 下一篇:船用双层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