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体式水箱预压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4611.5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7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钊;刘华;朱晓明;潘中明;陈干;陈杰;田新平;赵军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水箱 预压 施工工艺 | ||
1.一种整体式水箱预压施工工艺,它是在支架搭设完成后,利用底模系统,采用贝雷片组拼全支架范围整体式预压水箱,利用水荷载加载进行支架安全验证,它包括如下步骤:
(1)支架系统拼装: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支架基础的处理;按照工程设计进行支架搭设安装;
(2)底模安装:底模安装支架搭设完成后,按照工程设计进行分配梁及底模安装;
(3)整体式预压水箱拼装:准备材料和设备;清理底模;组拼水箱框架;安装水箱下层纵横向拉杆;安装水箱四周侧墙侧面挡板;对于整段预压部分,在相邻两水袋之间设置隔板,安装隔板;安装防水油布;安装水箱上层纵横向拉杆,完成水箱组拼;
(4)分级加载、卸载:按箱梁设计荷载总重分级进行加载及卸载;通过大功率水泵抽水实现荷载加载;加载至120%箱梁设计荷载,沉降稳定并持荷超过24h后,分级进行荷载卸载;
(5)支架观测:在每一跨箱梁的跨中、1/4跨和支点位置的支架顶部与底部设置沉降观测点;采用水准仪进行箱梁支架加载前后、分级加载、卸载过程中控制点标高观测;根据预压数据计算出支架与地基的弹性变形量、支架的非弹性变形量;
(6)支架评价、调整:预压成功即可判定支架安全,可以进行箱梁浇筑施工;预压完成后根据预压成果设置弹性变形梁,调整支架顶标高,以保证梁体线性。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整体式水箱预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分级加载、卸载,加载至预压设计荷载后,持荷时间至少24h,并进行支架的连续观测,所述分级加载、卸载按箱梁设计荷载总重的0、50%、100%、120%、0依次分级进行加载及卸载。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整体式水箱预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弹性变形量是卸载后支架顶标高与100%荷载时支架顶标高之差;非弹性变形量是预压前支架顶标高与卸载后支架顶标高之差。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整体式水箱预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整体式预压水箱,包括用贝雷片搭设的水箱框架(1),所述水箱框架由水箱底板(2)、四周的侧墙(3)和设置水箱框架(1)内的多个隔板(4)围构而成,还设有多个水袋(5),所述水袋置于水箱框架(1)内;所述水箱底板(2)和侧墙(3)上均铺设防水油布(8),所述隔板(4)位于相邻的两个水袋(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所述的整体式水箱预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3)之间还设有用以抵抗水箱侧压力的上、下层纵横向拉杆(6、7);所述纵横向拉杆背枋采用弦杆竖向布置,下层纵横向拉杆(7)紧贴底模布设,上层纵横向拉杆(6)布置在水箱顶口;同排纵横向拉杆之间的间距为1.5米。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所述的整体式水箱预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底板(2)由在箱梁框架(1)贝雷片上铺设的钢分配梁(21)、第一方木(22)和封底的第一竹胶板(23)组成,所述第一竹胶板(23)铺设在钢分配梁(21)和第一方木(22)上,所述第一竹胶板(23)厚度为1.8cm。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所述的整体式水箱预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四周的侧墙(3)由与主桥箱梁支架贝雷片之间连接的侧墙贝雷片、与侧墙贝雷片之间用钢丝绑扎的第二方木(32)和通过木钉固定在第二方木(32)上的第二竹胶板(33)组成,所述侧墙贝雷片包括竖向设置两层的上层贝雷片(34)和下层贝雷片(35),所述上、下层贝雷片(34、35)之间通过精轧螺纹钢(31)和螺帽连接;所述第二方木(32)按30~150cm间距横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所述的整体式水箱预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木(32)的尺寸为10×10cm,所述第二竹胶板(33)的厚度为1.8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461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