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杯套结构体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34400.1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1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盐满真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三善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化后成为杯套的结构体。
背景技术
在咖啡等饮料的提供中通用饮料杯。该饮料杯典型地是纸制的,其自身的隔热性差。所以,在饮料杯中的饮料热或者凉的情况下,都难以用手持握该饮料杯。因此,利用套在饮料杯的外侧、在其内侧保持饮料杯的杯套。该杯套典型地是用厚壁的纸制造的。该杯套的最典型方式是卡合成为带状的厚纸的两端使内径小于饮料杯的最大直径的筒状。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点是能够以容易安装且容易制造的方式提供成为这种杯套的结构体。
为了达成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提供如下这样的杯套结构体,其特征是构成平面状,并且具有上边、下边和左右侧边,而且在上述上边与下边之间具有沿着左右方向的缝,在朝着使左侧的侧边与右侧的侧边接近的方向弯曲上述缝的下侧部分的状态下,弯曲上述缝的上侧部分,以使与上述下侧部分相对的侧成为弯曲外侧,由该下侧部分和上侧部分形成套状体,并且上述套状体的内径小于应该保持的饮料杯的最大直径。
典型地是,当从上述下侧部分的左端接触拇指、右端接触食指的状态起使两指指尖之间的间隔变窄时,下侧部分与上侧部分可一起如上所述地进行弯曲。然后,从这样弯曲下侧部分的状态起去除上侧部分的中央并朝着与下侧部分分离的方向延长,由此能够使上侧部分如上所述地进行弯曲。并且可利用如上所述进行弯曲的上侧部分构成上述套状体侧部的一部分,利用如上所述进行弯曲的下侧部分构成上述套状体侧部的剩余部分。在这样构成的套状体的内侧比上方更先放入杯底部的饮料杯没有从该套状体内向下方拔出,而被保持在该套状体中。由此,能够隔着上述套状体间接地保持饮料杯。
连着上述缝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双方或任意一方,还形成穿孔。在这样的情况下,可通过使构成上述穿孔的连接点断开来实质性地延长上述缝,由此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扩大上述这样构成的套状体的内径。因此,能够将单一的杯套结构体利用于外径不同的多个饮料杯的保持。
还将上述上边形成为随着从上侧部分的中央侧向该上侧部分的端部接近,该上侧部分的上下尺寸渐减。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在上侧部分与下侧部分的连接位置的上方嘴唇接触饮料杯的开口的开口边缘喝饮料杯内的饮料时,该唇不会接触到上侧部分。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杯套结构体是在一个平面体上设置缝,所以可利用冲裁加工来容易地生成,因此还能够廉价地进行供给。
另外,因为本发明的杯套结构体是在利用时进行立体化来成为套状体,所以容易进行利用之前的保管等以及容易安装,另外,立体化的操作也是容易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杯套结构体(第一例)的主视图。
图2是以分离的状态示出由上述第一例的杯套结构体形成的套状体(杯套)与饮料杯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套状体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在由上述第一例的杯套结构体形成的套状体(杯套)中保持饮料杯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杯套结构体(第二例)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杯套结构体(第三例)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杯套结构体(第四例)的俯视图。
符号标记:
1上边;2下边;3左侧的侧边;4右侧的侧边;9缝;10上侧部分;11下侧部分;S’套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图1~图4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例,图5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例,图6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例,图7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四例。本实施方式的杯套结构体S构成平面状,并且在利用时可成为立体的套状体S’,在已成为该套状体S’的状态下,在其内侧保持从杯底部Ca侧放置的饮料杯C。即,该杯套结构体S在已成为上述套状体S’的状态下,构成为了不将保持的饮料杯C内的饮料的热直接传递到持有该饮料杯C的人的手上或者在该饮料凉的情况下不使持有该饮料杯C的人的手凉而使用的杯套。
该杯套结构体S典型地是由片状体或垫状体构成。另外,该杯套结构体S典型地是经由对作为被加工材料的片状体或垫状体的冲裁加工来生成。作为上述被加工材料可举出具有杯套所需的隔热性以及刚性的片状体或垫状体,典型地是波纹纸板、厚纸、塑料片材等。在图示的例子中,杯套结构体S由单面波纹纸板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三善,未经株式会社三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4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