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超高建筑用的三低三高低碳绿色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33825.0 | 申请日: | 2013-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叶浩文;冯乃谦;邹俊;杨玮;孙晖;林立勋;林仲龙;董艺;覃善总;廖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超高 建筑 三低三 高低 绿色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类超高建筑用的三低三高低碳绿色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超30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就有四十余座,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其具有如下特点:建筑高度高,主体结构承载能力高、建造使用年限长、施工高度超高、结构体系新颖复杂的特点。应用于这些超高层项目的混凝土由于受到结构承载力的要求,必须是高强度混凝土,甚至是超高强度混凝土。
高强、超高强混凝土具有优秀的力学性能,可以优化建筑的结构设计,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以极大的提高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年限。但是超高层施工中高强、超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存在以下矛盾及难点:
1、 由于自身配比中胶凝材料用量大,用水量低,粘度非常大,但是却要求被泵送至300米以上的高度,需要良好的工作性能,且超高层结构体系复杂,钢板、钢筋、栓钉纵横交错,非常密集,对混凝土的流淌及密实能力要求高;
2、 高强混凝土粘度大,早期自收缩及干燥收缩量大,但是超高层双层劲性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双层钢板对混凝土产生很大的约束,对其收缩性能要求非常严苛,较大的收缩会产生大量的裂缝;
3、 超高层墙体厚、连梁截面尺寸大,皆为大体积混凝土,但超高层施工工期紧,要求高强混凝土较快达到强度,故早期水化反映剧烈,温升快、温度高,控温亦是一大难题。
国外高强混凝土发展较早,强度达到250MPa以上,但国外除了迪拜塔、吉隆坡双子塔等建筑外,超高层项目并不多,大部分建筑的建筑高度也不如国内,且结构形式较简单,对高强混凝土的要求不苛刻。在我国,超400米以上的建筑已投入了使用,超500米甚至超6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也在紧张的建设中,高强混凝土开始大量应用,高性能混凝土(HPC)、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及超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UHP-SCC)也开始得到研究,但是HPC、UHPC与UHP-SCC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技术难点,包括原材料品质、生产工艺以及当前的行业标准的限制。
综上所述,传统制造技术中,不仅难以实现高强、超高强混凝土在工程中的稳定应用,而且难以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甚至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年限造成明显的影响,需突破现有标准,开创HPC、UHPC及UHP-SCC的超高泵送技术的研究,才可以带动材料、施工与设备向着高层次的发展。因此,本发明是基于这种现代建筑发展要求而开发的一系列可满足于超高层建筑及其新型结构体系需要的三低三高低碳绿色混凝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类超高建筑用的三低三高低碳绿色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混凝土具有低用水量、低收缩、低成本、高强度、高稳定性、高泵送能力的特点,是一种低碳绿色混凝土,以克服现有混凝土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类超高建筑用的三低三高低碳绿色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按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硅酸盐水泥12~16份、矿物超细粉8~10份、河砂25~34份、碎石28~40份、水5~7份、外加剂0.6~1.2份、沸石粉0.5~1.5份、硫铝酸盐膨胀剂0~2份。
前述方法,按以下步骤制备:将称所述重量份的硅酸盐水泥、矿物超细粉、沸石粉、硫铝酸盐膨胀剂和河砂倒入搅拌机,搅拌20~40秒;加入所述重量份的水和外加剂,搅拌50~60秒;再加入所述重量份的碎石,搅拌60~70秒后得三低三高低碳绿色混凝土。
前述方法中,所述外加剂是由沸石粉与外加剂固液相结合的复合型减水剂。
为了检验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申请人进行了以下试验:
试验例1
采用16份硅酸盐水泥、9份矿物超细粉、29份河砂、30份碎石、6份水、1份外加剂和1份沸石粉制成混凝土试品,进行拌合物性能试验,其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试品的保塑性,自密实工作性很优异,在30MPa压力情况下,也可以保证混凝土性能的稳定。
试验例2
再将试验例1的混凝土用免振工艺成型制成四块15×15×15cm试件,24小时后脱模,分别放于养护室养护3天、7天、28天、56天,然后对四个试件分别进行抗压强度实验试验,其结果如表2所示:
试验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38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