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定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3127.0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1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荣;丛耀宗;杨茂照;陈冠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支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将储存装置固定至伺服器机壳中的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电脑业界有很多种固定储存装置(例如,硬盘或光盘机)的方式。通常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是利用螺丝将储存装置直接锁固于电脑壳体上。
随着电脑的不断改进,出现了一些便于组装与拆卸的固定架。其中一种现有的固定架是用以承载储存装置,并通过螺丝来锁固储存装置。在锁固有储存装置的固定架沿着电脑机壳内的导引件置入电脑机壳之后,还要再以螺丝将固定架锁固至电脑机壳,进而固定储存装置于电脑机壳内的位置。在后续进行储存装置的维修或更换之时,同样必须将储存装置、固定架与电脑机壳之间的螺丝全部卸下,始能将储存装置取出。换言之,不只将储存装置固定于固定架时要使用螺丝进行锁固,在将固定架固定于电脑壳体时也同样需要使用螺丝进行锁固。
然而,现有的利用螺丝来固定储存装置的位置的方式,不仅无法提升储存装置的组装速度,还非常耗费电脑主机的组装时间,致使电脑主机的组装成本提高。此外,由于螺丝的样式众多(例如一字型、十字型及星型等),因此在维修电脑主机的储存装置的过程中,维修人员必须准备多种类型的螺丝起子来进行拆卸与组装螺丝,这将极为费时与不便。这些问题对于需装设膨大储存装置数量的云端产品,更会造成作业时间上的冲击。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可快速组装与拆卸,且免用螺丝即可固定储存装置的固定设计,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支架,其是用以将多个储存装置固定至机壳中。每一储存装置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分别具有多个固定孔。固定支架包含框体以及两枢接件。框体具有开口以及容置空间。框体于容置空间内包含多个第一固定销。储存装置经由开口容置于容置空间中。每一第一固定销用以插入第一侧壁上对应的固定孔。枢接件枢接至框体,用以旋转而盖合或开启部分开口。每一枢接件包含多个第二固定销。当枢接件盖合部分开口时,每一第二固定销插入第二侧壁上对应的固定孔。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框体包含顶板、底板以及背板。底板平行地设置于顶板下方。每一枢接件枢接至顶板与底板。背板连接于顶板与底板之间,并与开口相对。第一固定销设置于背板上。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顶板包含两第一卡合结构,分别毗邻枢接件。每一枢接件包含第一枢接片以及盖合片。第一枢接片枢接至顶板,并具有第一卡合部。盖合片连接第一枢接片。第二固定销设置于盖合片上。当盖合片随着第一枢接片旋转而盖合部分开口时,盖合片同时抵靠顶板与底板,并且第一卡合部与对应的第一卡合结构卡合。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顶板还包含第一板体。第一卡合部为第一孔洞。每一第一卡合结构包含第一弹片以及第一凸点。第一弹片连接至第一板体的边缘。第一凸点设置于第一弹片远离容置空间的表面上。在对应的枢接件朝向开口盖合期间,对应的第一枢接片推挤第一凸点,致使第一弹片朝向容置空间移动。当对应的盖合片抵靠顶板与底板时,第一弹片复位,使得第一凸点卡合至对应的第一孔洞中。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底板包含两第二卡合结构,分别毗邻枢接件。每一枢接件包含第二枢接片以及盖合片。第二枢接片枢接至底板,并具有第二卡合部。盖合片连接第二枢接片。第二固定销设置于盖合片上。当盖合片随着第二枢接片旋转而盖合部分开口时,盖合片同时抵靠顶板与底板,并且第二卡合部与对应的第二卡合结构卡合。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底板还包含第二板体。第二卡合部为第二孔洞。每一第二卡合结构包含第二弹片以及第二凸点。第二弹片连接至第二板体的边缘。第二凸点设置于第二弹片远离容置空间的表面上。在对应的枢接件朝向开口盖合期间,对应的第二枢接片推挤第二凸点,致使第二弹片朝向容置空间移动。当对应的盖合片抵靠顶板与底板时,第二弹片复位,使得第二凸点卡合至对应的第二孔洞中。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底板包含第三卡合结构。第三卡合结构位于底板远离容置空间的表面上,用以卡合至机壳上的滑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31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