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吸附有害气体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32258.7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6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照峰;陈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派欧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H13/40 | 分类号: | D21H13/4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有害 气体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绝热材料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吸附有害气体的高效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价格高涨,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这些对人类高质量的生存环境构成了很大威胁,社会对隔热、保温、节能、降耗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也日渐关注存在于生活空间的微量化学物质,它们是环境污染、内分泌紊乱物质(环境激素)、化学物质过敏症的原因。
另一方面,香烟燃烧时在其烟雾中产生粒体相和蒸气相,在该蒸气相中,例如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NOx)、氨等,此外还含有羰基化合物、有机酸、苯酚、甲酚、儿茶酚等酚衍生物、氰化氢、以硫化氢为代表的硫化物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经湿法成型而成的玻璃纤维棉毡是一种多孔毡,具有高的孔隙率,且不能被无限压缩,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保温绝热材料。尽管毡的结构、形状有多种多样,但其材质均为低导热系数材料。活性炭是以煤、木材和果壳等原料,经炭化、活化和后处理而得,是一种吸附能力很强的炭。
现将气体吸附材料如活性炭加入湿法成型过程中,通过浆料的翻滚与混合,制备出一种纤维间夹杂气体吸附材料的保温棉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可吸附有害气体的高效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由玻璃纤维棉与气体吸附材料混合经湿法成型制备而成;其中玻璃纤维棉作为支撑骨架,成型后经过干燥形成吸附屏。
所述玻璃纤维棉为离心棉,或火焰棉,或短切丝,或其混合而成:其中气体吸附材料为活性炭,或竹炭;气体吸附材料为颗粒状,或粉状。
一种可吸附有害气体的高效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顺序的步骤:
(1)取一定量的玻璃纤维棉放入打浆池,并加入水、气体吸附材料,分散、配浆后得到浆料浓度为0.05~4.5%的玻璃纤维浆料;
(2)将上述浆料送入网前箱,经成型网真空脱水、压辊整平,形成连续的玻璃纤维薄毡;
(3)将含气体吸附剂的玻璃纤维薄毡送入烘箱内在250-450℃烘干、固化;
(4)将固化后的玻璃纤维薄毡进行裁剪、堆叠。
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的气体吸附材料占纤维总质量的30%-60%。
应用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吸附有害气体的高效保温材料既可在绝热保温的基础上吸附周围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打破了传统隔热保温材料不环保、环保材料不隔热保温的瓶颈,将两者相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吸附有害气体的高效保温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1是一种可吸附有害气体的高效保温材料,其中10为玻璃纤维棉,20为活性炭。
一种可吸附有害气体的高效保温材料,由玻璃纤维棉与活性炭混合经湿法成型制备而成;其中玻璃纤维棉作为支撑骨架,成型后经过干燥形成吸附屏;其中玻璃纤维棉为100%离心棉;活性炭为颗粒状。
一种可吸附有害气体的高效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顺序的步骤:
(1)取一定量的玻璃纤维棉放入打浆池,并加入水、气体吸附材料,分散、配浆后得到浆料浓度为3.5%的玻璃纤维浆料;
(2)将上述浆料送入网前箱,经成型网真空脱水、压辊整平,形成连续的玻璃纤维薄毡;
(3)将含气体吸附剂的玻璃纤维薄毡送入烘箱内在250-450℃烘干、固化;
(4)将固化后的玻璃纤维薄毡进行裁剪、堆叠。
其中活性碳占纤维总质量的6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形式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派欧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太仓派欧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22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