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耐蚀镍基高温合金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31690.4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8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大京都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9/05 | 分类号: | C22C19/05;C22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耐蚀镍基 高温 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其主要用途是制造对于耐高温摩擦磨损、抗高温氧化腐蚀及抗高温蠕变能力要求很高的金属部件,特别涉及轧钢加热炉耐热垫块、滑轨及CSP均热炉辊环用的耐高温镍基合金。
背景技术
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钢坯的多样性,在充分考虑加热效率等问题的基础上,轧钢加热炉已经由普通推钢式向步进梁式加热炉,以及大型的环形加热炉转变。与此同时,对加热炉中使用的高温材料(耐热垫块、滑轨及辊环等用的高温合金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铸坯加热炉炉内气氛温度一般高达1300~1450℃,固定在炉底支撑梁上的耐热垫块和滑轨在超高温和氧化-硫化气氛及重载荷的恶劣工作条件下支撑和传递铸坯,是加热炉的关键部件。目前国内外步进梁式铸坯连续加热炉的炉底垫块和滑轨均采用钴基合金制造,性能尚能满足使用要求,但其缺点是塑韧性、抗高温氧化、抗热腐蚀性能等均较低,导致使用时垫块和滑轨磨损较大,有时甚至产生严重变形和开裂,降低了使用寿命。
炉底辊是CSP均热炉机械设备中最重要、最易损坏的关键设备,其在线量大、价格高、寿命低。而在炉底辊构成中,其承载铸坯的四个耐热辊环又是工作条件最为恶劣、最易损坏的构件。辊环是整个炉底辊处于温度最高(1150℃以上)的部位,裸露部分直接受炉内气氛有害物的侵蚀,并且承受坯料负荷,所以不仅要考虑它的高温强度,还要考虑其抗氧化性、耐磨损性、耐腐蚀性,长时间使用后不产生或少产生脆化现象,在高温下不粘结氧化铁皮、不变形、不产生裂纹,以及冷加工性能等。目前使用的优质加热炉炉辊多为德国或意大利进口产品,使用寿命约24个月,而国产产品使用寿命仅为6~8个月;辊环材质一般为钴基高温合金和镍基高温合金。
具有较好性能的UMCo-50合金(德国)和KHR40CM合金(日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轧钢加热炉中获得广泛应用。但由于受到资源和价格的限制,不宜大量采用;多元高温合金在工业生产大气熔炼条件下,工艺较为困难且不便于合金返回熔炼利用。同时,轧钢用步进式大型板坯加热炉中开始广泛采用高效节能的汽化冷却技术,耐热垫块的使用温度也随之增加,普遍工作在1300~1350℃;CSP均热炉炉底辊辊环的服役温度在1200~1350℃。目前使用的高温合金长期工作在这样的恶劣工况条件下时,使用寿命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亟待开发新型高温合金与之相适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温耐磨耐蚀镍基合金,其熔点高达1430~1455℃,而目前使用的镍基高温合金熔点最高在1380~1420℃。这种合金在1300℃以上超高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蠕变强度、良好的抗氧化腐蚀性能和优异的耐磨损性能,有效地延长使用寿命,适用于工业生产大气熔炼,且具有便于返回熔炼的最简单的化学成分,同时也适用于粉末冶金方法生产。这种合金用于钢坯加热炉耐热垫块、滑轨及CSP均热炉辊环等部件具有钴基高温合金的耐用寿命而其成本远低于钴基高温合金。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磨耐蚀镍基高温合金,化学成分(wt.%)为:C0.15~0.3%、Cr25~30%、Mo10~12%、Al1.0~1.5%,其余为Ni,合金中会存在生产过程的少量杂质。
化学成分(wt.%)优选为:C0.18~0.20%、Cr27~28%、Mo10~11%、Al1.1~1.3%,其余为Ni。
本合金为镍基合金,Ni为面心立方结构,没有同素异构转变,能固溶较多合金元素而不生成有害的相,且能保持较好的组织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本合金含有0.15~0.3wt.%的C,可形成骨架状的碳化物和共晶碳化物,对提高合金高温强度具有积极作用,但也是强烈降低合金熔点的元素,其浓度应严格控制。
本合金含有25~30wt.%的Cr,以提高耐腐蚀性和形成硬质碳化物,从而提高耐磨性,同时也提高了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超出此上限值的Cr浓度会导致熔融合金流动缓慢,具有较差的铸造性能,且导致合金产生内部裂纹的倾向增大。
本合金含有10~12wt.%的Mo,起到一定的固溶强化作用,提高了合金再结晶温度,阻碍扩散型相变,同时形成了部分稳定的起时效沉淀作用的γ′相,从而有效提高了本合金的高温蠕变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大京都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大京都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16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斑秃的中药冲剂
- 下一篇:利用3D打印制备待修补颅骨骨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