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水包内衬砌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9164.4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4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付中锋;唐永祥;应国灿;桂龙;周扬;吴斌;郑志刚;安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2 | 分类号: | B22D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水 内衬 砌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用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铁水包内衬砌筑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铁水包内衬结构多采用不定型浇注料浇注的安全衬和定型砖砌筑的工作层结构。由于不定型浇注料在整体浇筑施工中需要一定比例的水进行搅拌,在烘烤过程中水汽从气眼中陆续排出,浇注料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水和结晶化合水,烘烤过快容易在浇筑材料内部产生高的蒸汽压力而导致安全衬烘烤开裂;当裂纹与包壳上的气眼产生贯通时,极易发生铁水包气眼渗铁和漏铁事故。此外,在铁水包热载荷运行和吊运过程中,铁包钢壳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会产生变形,导致浇注层存在局部很薄的现象,增加了使用的风险。特别是,重包中的铁水重力势必会对铁水包内衬工作层和安全衬产生挤压,由于安全衬是整体浇注,在挤压力作用下,安全衬局部容易造成应力集中而导致开裂,当裂纹扩展为贯穿性裂纹时,如果裂纹正好与包壳上的气眼连通,极易造成了铁水从气眼渗出,导致了渗铁和漏铁的发生。因此,整体浇筑的安全衬耐热及抗压性能不佳,极易断裂,从而导致渗铁,漏铁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压、耐热的铁水包内衬的砌筑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水包内衬砌筑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叶腊石砖砌筑铁水包安全衬;在安全衬上砌筑工作层。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衬分为上安全衬和下安全衬;
所述下安全衬贴合砌筑在铁水包内壁上;
所述上安全衬错缝砌筑在所述下安全衬上。
进一步地,所述错缝砌筑是将所述上层安全衬的砖体遮挡在下层安全衬的砖体与砖体之间的缝隙上。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叶腊石砖砌筑铁水包安全衬包括:
当采用所述叶腊石砖砌筑所述下安全衬时,叶腊石砖之间的缝隙避开铁水包壳上的气眼,通过所述叶腊石砖砖体封闭铁水包壳上的气眼。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衬上砌筑工作层是将工作层采用错缝砌筑的方式砌筑在所述上安全衬上。
本发明提供的铁水包内衬砌筑方法,通过采用具有持续热膨胀性的叶腊石砖砌筑安全衬,降低冷缩缝产生的概率,从而使安全衬保持良好的整体性,防止砖缝的产生,从而减少了铁水通过砖缝贯通钢壳气眼的风险;同时,叶蜡石砖具备高蠕变性,在热应力以及外力挤压作用下,可以通过材料蠕变形变消除应力,减少材料本体的开裂和断裂,防止缝隙的产生,从而减少了铁水通过材料断裂、开裂缝隙贯通钢壳气眼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铁水包内衬砌筑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下安全衬,2-上安全衬,3-工作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水包内衬砌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叶腊石砖砌筑铁水包安全衬;
S2.在安全衬上砌筑工作层。
铁水包的内衬包括:安全衬和工作层;其中,安全衬贴合砌筑在铁水包壳的内壁上,工作层砌筑在安全衬上。
本实施例通过叶腊石砖砌筑安全衬的方式替代浇注料浇筑安全衬的方式,克服浇注料安全衬易裂,不抗压等问题。
叶腊石砖砌筑的安全衬,分为上安全衬2和下安全衬1。下安全衬1贴合砌筑在铁水包壳内壁上,砌筑过程中,用叶腊石砖封闭铁水包上的气眼,为了避免铁水通过砖缝和气眼渗漏,优选的,在砌筑下安全衬1时,叶腊石砖之间的缝隙错开气眼砌筑。
上安全衬2砌筑在下安全衬1上,采用错缝砌筑的方式,封闭下安全衬1上,叶腊石砖之间的缝隙,隔绝渗铁、漏铁路径。错缝砌筑的方式是指在通过砖型结构进行多层砌筑时,上层砖通过砖体遮盖下层的砖与砖之间的缝隙,避免上层的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和下层的砖与砖之间的缝隙重合,从而避免液态流体通过连通的缝隙渗漏。
上安全衬2上砌筑工作层,从而完成铁水包内衬的砌筑。
安全衬的砌筑通过叶腊石砖,采用错缝砌筑的方式完成,根据铁水包的实际需要,可以将安全衬分为多层砌筑,每两层之间采用错缝砌筑的方式,隔绝渗铁漏铁路径,从而降低生产的安全风险。
叶腊石砖的叶蜡石质材料以SiO2成分为主体,常用的耐火砖材料中,材料的热导率从低到高为SiO2<Al2O3<MgO,因此叶蜡石砖具有最低的热导率,具有更好的保温性,可减少铁水的温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91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载机电控换档操控系统
- 下一篇:抽油机减速器舀油润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