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泡补强材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27009.9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0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深谷茂树;潘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饭田(佛山)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22 | 分类号: | C08L23/22;C08L9/02;C08L63/00;C08K3/34;C08K3/26;C08J9/10;C08J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何海帆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泡 补强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汽车钢板补强材料,尤其是一种发泡补强材。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业中,汽车的钢板车架结构都要求质量轻、强度高,目前常用方式是采用从束缚层和热硬化性树脂层制成的钢板补强材。由于树脂层内含有环氧树脂和给环氧树脂做粘着加工后的物质,该钢板补强材存在以下缺点:1、热硬化性树脂在低温环境下对钢板的粘贴性不好、无法在指定位置跟钢板补强材粘贴在一起。2、使用粘着加工会增加钢板补强材的生产工时,设备费用高,材料成品率低下(材料损耗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环境下对钢板的贴附性能良好,对钢板补强效果明显的的发泡补强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泡补强材,其特征在于:该补强材的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如下:
(1)合成橡胶:5%~20%;
(2)环氧树脂:5%~20%;
(3)硬化剂:0.5%~5%;
(4)发泡剂:0.5%~5%;
(5)无机填充材料:27%~33%;
(6)轻质碳酸钙:40%~50%。
优选的是,所述的合成橡胶为丁基橡胶或丁腈橡胶。
优选的是,所述的硬化剂为聚酰胺。
优选的是,所述的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或碳酸氢铵。
优选的是,所述的无机填充材料为滑石粉或碳酸钙。
本发明通过利用环氧树脂和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通过电泳涂装的烘烤工程中的热量使之本发明发泡硬化,发泡剂的分解作用产生气体使环氧树脂内部充满气泡,形成体轻的树脂硬化物并与钢板粘贴在一起,使汽车钢板和强固的树脂形成一体化,从而增强钢板的强度。本发明结构简单,粘贴性好,强度高,汽车钢板补强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发泡补强材,其特征在于:该补强材的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如下:
(1)合成橡胶:5%~20%;
(2)环氧树脂:5%~20%;
(3)硬化剂:0.5%~5%;
(4)发泡剂:0.5%~5%;
(5)无机填充材料:27%~33%;
(6)轻质碳酸钙:40%~50%。
优选的是,所述的合成橡胶为丁基橡胶或丁腈橡胶。
优选的是,所述的硬化剂为聚酰胺。
优选的是,所述的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或碳酸氢铵。
优选的是,所述的无机填充材料为滑石粉或碳酸钙。
工作原理及反应机理:本发明应用于各种汽车的车顶防护板、驾驶室两侧的三角窗构造、车门板、行李厢板等汽车各个部位的部位结构补强,在保证汽车轻质结构的同时,增强汽车各框架部件的强度,通过电泳涂装的烘烤工程中的热量使之本发明发泡硬化,并与钢板粘贴在一起,使汽车钢板和强固的树脂形成一体化,从而增强钢板的强度;环氧树脂和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根据发泡剂的分解作用产生气体使环氧树脂内部充满气泡,这样就形成体轻的树脂硬化物。
下面通过具体的几种实施例说明。
实施例1: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泡补强材的优选配比如下:
(1)丁基橡胶:10%;
(2)环氧树脂:10%;
(3)聚酰胺:2%;
(4)偶氮二甲酰胺: 5%;
(5)滑石粉: 33%;
(6)轻质碳酸钙: 40%。
实施例2: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泡补强材的优选配比如下:
(1)丁腈橡胶:5%;
(2)环氧树脂:5%;
(3)聚酰胺:2%;
(4)碳酸氢铵: 5%;
(5)碳酸钙: 33%;
(6)轻质碳酸钙: 50%。
实施例3: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泡补强材的优选配比如下:
(1)丁基橡胶:13%;
(2)环氧树脂:13%;
(3)聚酰胺:2%;
(4)偶氮二甲酰胺: 5%;
(5)滑石粉: 27%;
(6)轻质碳酸钙: 40%。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饭田(佛山)橡塑有限公司,未经饭田(佛山)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70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木破碎机
- 下一篇:一种改性聚酯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