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美白去黄霜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2980.2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0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蔡义文;杨广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丹奇日用化工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9 | 分类号: | A61K8/99;A61K8/97;A61Q1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1037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美白去黄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美白去黄功效的化妆品。
背景技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白皙嫩滑的肌肤是大多数女性的追求目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女性过了25岁以后,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减慢,黑色素无法正常排解,易在角质层沉积形成斑点,造成皮肤暗沉,严重的还会形成黄褐斑、黑斑和色斑;另一方面,现代生活紧张,作息无规律性,引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内分泌失调,令体内自由基活化,增加黑色素异常分泌,加剧皮肤老化,肤色发黄。因此,具有美白去黄功效的化妆品是女性的必备用品。然而美容界几乎把含汞、氢琨的的制剂当作唯一有效的美白速效化妆品。含有违禁成分的汞化合物美白祛斑一周内见效,毒性累积致无数消费者面部细胞坏死,留下不可治愈的青斑;氢琨的限用量为0.02%,而超过限用量上百倍才有明显效果,但若长期使用将会在脸上留下不正常的白块而终身遗憾。因此,如何获得安全、有效的美白产品一直是困扰美容化妆品行业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含有独特中药组合物的美白去黄霜,其可有效解决色素沉着引起的肌肤问题,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无刺激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美白去黄霜,其中含有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药材配方中的六种药材提取制得,以质量百分比计:甘草5-55%、余甘子果15-35%、白茯苓5-15%、红花5-15%、积雪草15-20%、薏仁5-10%。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药材配方含有如下质量含量的中药材:甘草40%、余甘子果20%、白茯苓10%、红花5%、积雪草15%、薏仁10%。
优选的,美白去黄霜配方中含有质量含量10%的中药组合物。
含有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美白去黄霜还可含有其他组分,本发明优选的方案中,具有如下质量含量各组份的美白去黄霜具有更好的美白去黄效果:
美白去黄霜配方中的防腐剂并无特别限制,所述防腐剂可以为:苯氧乙醇、布罗波尔、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尼泊金酯类、甲基异噻唑啉酮、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丁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防腐剂复配而成。
本发明的美白去黄霜按照化妆品领域现有的制备工艺即可制备,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美白去黄霜按照如下步骤制备:
1)按照美白去黄霜的配方称取各组份;
2)将汉生胶、透明质酸钠用1,3-丁二醇、甘油分散均匀,之后同尿囊素、EDTA-2NA加入水中,加热至80-85℃,制得A相备用;
3)将鲸蜡硬脂醇/鲸蜡硬脂基葡糖苷、16/18醇、甘油硬脂酸酯、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棕榈酸乙基己酯、白矿油、硅处理钛白粉、聚二甲基硅氧烷、异壬酸异壬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磷脂混合加热到80-85℃溶解,制得B相备用;
4)快速搅拌(40-45转/分钟)下将B相加入A相,开启均质(2000-3000转/分钟)6-7分钟,再保温搅拌(15-20转/分钟)25-30分钟;
5)降温至35-40℃加入防腐剂和中药提取液,搅拌(20-30转/分钟)3-5分钟后均质(2000-3000转/分钟)1-2分钟,继续搅拌均匀,出料。
本发明所用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获得,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按照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1)按药材配方称取各药材组分;
2)拣选,去除中药材的霉变、虫蛀、病疤部分,及去除中药材中的夹杂物;
3)粉碎,将经过拣选的中药材粗碎至粒度小于20mm,再进一步粉碎至粉末状态,进行筛分并保留20目以下的粉末以供后续加工;
4)浸润,在常温下将中药粉用纯水按照中药粉与纯水的质量比为1:8的量浸泡4小时,浸泡过程中不断搅拌;
5)提取,在浸润后的药材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0%的低浓度乙醇溶液进行加热回流提取,乙醇溶液与中药粉的质量比为2:1,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结束后冷却提取物至40℃以下;
6)过滤,用过滤精度100目的滤材对提取物进行初步粗滤,去除大颗粒物质,再使用1000目滤布在5℃的低温条件下进行二次过滤(冷冻过滤)至滤液为澄清透明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丹奇日用化工厂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丹奇日用化工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29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丁二酸二丁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米素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