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空心板梁组合式活动台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2839.2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5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邱志峪;张家新;周建设;董家馨;刘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7/00 | 分类号: | B28B17/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30001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空心 组合式 活动 台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空心板梁施工台座。
背景技术
公路空心板梁的制作一般都是在台座上进行的,包括钢筋绑扎、立模板、浇筑混凝土、张拉压浆以及养护。但在公路工程中,梁跨需要根据现场地形地貌设计不同的交角,因此同跨度的空心板梁其梁长却不尽相同。空心板梁台座制作费工、费时,而且在梁两端底部均会设置楔形块以调节梁体横坡与纵坡,再加上梁体交角的影响,台座制作相当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公路空心板梁组合式活动台座,以其活动可调的形式使得在梁宽相同的情况下,适应不同的梁长,从而减少台座的数量、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施工进度。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路空心板梁组合式活动台座,设置钢筋混凝土台座基础,其特点是:
所述台座基础在沿长度方向上以前段座、中段座和后段座整体设置为“凸”形,铺设在台座基础上的顶面钢板与所述台座基础在前段座和后段座位置处分别形成有前段空腔和后段空腔;
在所述前段空腔内,以细砂填充形成满足纵横坡的平面砂体,在所述平面砂体上设置前段钢板;所述顶面钢板的前段是以所述前段钢板为支撑;
在所述后段空腔内,以细砂填充形成满足纵横坡的台阶面砂体,在位于端部的下台阶砂体上设置后段钢板,可调长度的上台阶砂体与台座基础的中段座承接,所述顶面钢板的后段是以所述上台阶砂体和后段钢板共同支撑。
本发明公路空心板梁组合式活动台座的特点也在于:
在所述平面砂体、下台阶砂体和上台阶砂体的底部设置排水管。
平面砂体、下台阶砂体和上台阶砂体是通过水夯法进行密实,所述排水管是作为水夯过程中的排水管。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为长度可调的组合式结构,能在一定范围内适应宽度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公路空心板梁的制作,其组合方式简单、便于加工,成本较低。
2、本发明中在空腔内填充细砂的方式,可以利用细砂精确设置梁底的纵横向坡度,提高施工精度。
3、本发明采用水夯法密实细砂,有效解决了砂体不容易压实的难题,使台座满足刚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2a平面砂体,2b下台阶砂体,2c上台阶砂体,3排水管,5台座基础,6顶面钢板,7a前段钢板,7b后段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公路空心板梁组合式活动台座的结构形式是:设置钢筋混凝土台座基础5,台座基础5在沿长度方向上以前段座、中段座和后段座整体设置为“凸”形,铺设在台座基础5上的顶面钢板6与台座基础5在前段座和后段座位置处分别形成有前段空腔和后段空腔。
在前段空腔内,以细砂填充形成满足纵横坡的平面砂体2a,在平面砂体2a上设置前段钢板7a;顶面钢板6的前段是以前段钢板7a为支撑;
在后段空腔内,以细砂填充形成满足纵横坡的台阶面砂体,在位于端部的台阶面砂体中的下台阶砂体2b上设置后段钢板7b,台阶面砂体中可调长度的上台阶砂体2c与台座基础5的中段座相承接,顶面钢板6的后段是以上台阶砂体2c和后段钢板7b共同支撑。
具体实施中,在平面砂体2a、下台阶砂体2b和上台阶砂体2c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水管3,平面砂体2a、下台阶砂体2b和上台阶砂体2c是通过水夯法进行密实,排水管3是作为水夯过程中的排水管。
本实施例中的活动台座为半刚性结构,利用空腔内填充的细砂可以精确设置梁底纵横向坡度,细砂是指细度模数M2.5的普通河砂;通过水夯法使空腔内砂体得到密实,可以有效避免梁端下沉;砂体表面铺设钢板可以保证梁底砼表面平整。
具体实施中,台座基础5的总长度是按最长的空心板梁长度进行设置,排水管3是半剖的PVC管,开口朝下,管径为2cm,在PVC管的侧壁上打出直径为5mm的孔眼,孔眼的间距设置为5cm;顶面钢板6、前段钢板7a和后段钢板7b均采用厚度为4mm的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28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