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原油的精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9644.2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9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蔡忆昔;樊永胜;李小华;赵卫东;俞宁;尹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55/06 | 分类号: | C10G5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原油 精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研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生物原油的精制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大量化石能源被不断消耗,导致了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起来的能量,具有储量大、可再生、含硫量低、CO2零排放等优点,可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生物质热解获得生物油的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得到迅速发展。(易维明,柏雪源,何芳等,“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农业工程学报,2003,28(Suppl.):172-176)。
然而,由于生物原油具有热稳定性差、氧含量高等特点,导致其存储和应用范围受到限制。(郑小明,楼辉,“生物质热解油品位催化提升的思考和初步进展”,催化学报,2009,30(8):765-769)。因此,生物原油的精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郭晓亚等提出一种生物原油离线催化裂解精制的方法(郭晓雅,颜涌捷,李庭琛等,生物质裂解油催化裂解精制,过程工程学报,2003,3(1):91-95)。该方法的主要缺点为:采用的溶剂(四氢萘和甲醇)溶解效果较差,易参与催化裂解反应,并且从产物中分离较为困难;Williams等提出的一种在线催化裂解生物原油的精制方法(Paul T. Williams and Patrick A.Horne. Characterisation of oils from the fluidised bed pyrolysis of biomass with zeolite catalyst upgrading. Biomass and Bioenergy.1994(7):223-236)。该方法的主要缺点为:生物质热解蒸汽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在高温下会使催化剂发生水热失活,缩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且产物氧含量较高。
因此,克服现有生物原油精制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就成为本发明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生物油精制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生物原油精制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原油的精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物原油置于萃取反应器1中,向萃取反应器1中加入二氯甲烷萃取剂,所述生物原油与所述二氯甲烷萃取剂的体积比为1:3~1:5;搅拌并静置5~15分钟后,得二氯甲烷萃取相。
B利用微量计量泵4将步骤A所述的二氯甲烷萃取相喷射雾化,在惰性气体的载带下进入催化裂解反应器5,以HZSM-5沸石分子筛为催化剂,在300~600℃条件下进行催化裂解、冷却得到精制产物。
C将步骤B所述的精制产物移入40℃水浴中蒸发除去残留二氯甲烷萃取剂,至最终产物质量恒定时即可得到精制生物油。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A中的生物原油是利用油菜秸秆在热解终温495.5℃、体系压力5.0kPa、升温速率19.4℃/min、保温时间50.0min条件下真空热解得到的生物原油。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B中的二氯甲烷萃取相的流量控制为200~500ml/h。
上述方案中,所述HZSM-5沸石分子筛的粒径为1~5mm。
上述方案中,所述二氯甲烷萃取相的进料速度与所述HZSM-5沸石分子筛催化剂质量的比值控制在1h-1~8h-1。
上述方案中,所述惰性气体的流速控制在30~50ml/min。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B中的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和氦气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具有的主要优点为:1、二氯甲烷的萃取效果较好(萃取的有机物的质量占生物原油的60%~70%),萃取相几乎不含水,避免了催化剂的水热失活,使催化剂的使用周期得以延长(较现有生物油精制中催化裂解催化剂的使用周期延长10%~15%);2、避免了溶剂(如现有生物油精制中使用的四氢萘、甲醇等)参与催化裂解反应,以及溶剂难以从精制油中分离的问题;3、提高了精制油的品质(较现有催化裂解精制油的氧元素含量降低5%~1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原油精制方法的设备及流程图。
图中,1-萃取反应器;2-第一分离泵;3-储液罐;4-微量计量泵;5-催化裂解反应器;6-产品冷却收集器;7-电子温控冷阱;8-第二分离泵;9-精制油收集器;10-温控水浴;11-集气袋;12-惰性气体储气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96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射式烟度计的光学平台
- 下一篇:利福布丁的晶型I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