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通道强化换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7814.3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9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仕平;刘彦丰;许加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6F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强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芯片散热领域,具体指一种以水为导热介质,小空间大散热功率的微通道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台式机,甚至一体机的有限空间中,及时地将各种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保持电子元器件运行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有助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电子芯片,如计算机的CPU,在性能上有了显著的提升。更大的功率虽然给芯片带来了性能上的飞跃,但是也带来了更大的发热量,特别是超频技术的使用,对现有的散热技术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散热技术为空冷散热和水冷散热,空冷散热以遍布整个空间的空气作为散热介质,系统简单,但是散热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大发热功率设备的需要;水冷散热则是以比热容更大的水(或者水溶液)为介质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好。现阶段的水冷散热尚处于起步阶段,性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微通道强化换热装置,提升在小空间下,水冷散热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微通道强化换热装置,包括水冷头、连通管、散热水箱、散热风扇与水泵;水冷头由水冷头上盖、水冷头支架、水冷头底座、扰流柱、肋片、水冷头进水口和水冷头出水口组成。
前述的一种微通道强化换热装置中,肋片固定在水冷头底座上,一个肋片分成数段,每一段交错的往两侧倾斜15度。
前述的一种微通道强化换热装置中,扰流柱贯穿肋片,肋片对扰流柱起到固定作用,同时肋片可以将热量传导到扰流柱上。
前述的一种微通道强化换热装置中,扰流柱采用错列布置,这种布置方式可以使水流的紊流度更大,冲刷效果更好,提高换热效果。
前述的一种微通道强化换热装置中,水冷头支架连接在水冷头上盖上,用于将水冷头整体固定在散热对象上。
以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交错倾斜布置的肋片破坏了肋片表面的水流边界层,以错列布置的扰流柱增大了水流的紊流度,强化了水冷头的换热效果,使得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更大发热功率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系统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水冷头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沿A-A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沿B-B的剖视图。
图中:1-水冷头,2-连通管,3-散热水箱,4-散热风扇,5-水泵,6-水冷头上盖,7-水冷头支架,8-扰流柱,9-肋片,10-水冷头底座,11-水冷头进水口,12-水冷头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水冷头1、连通管2、散热水箱3、散热风扇4与水泵5;水冷头1由水冷头上盖6、水冷头支架7、水冷头底座10、扰流柱8、肋片9、水冷头进水口11和水冷头出水口组成;水冷头底座10由水冷头支架7固定在需要散热的对象上,吸收热量,并且将热量通过导热作用传给肋片9和扰流柱8;水从水冷头进水口11进入水冷头1之后,冲刷肋片9和扰流柱8,通过对流换热将热量转移到水中,之后经由水冷头出水口12流出水冷头1,在散热水箱3中将热量散给由散热风扇4鼓起来的空气;水被冷却之后,进入水泵5升压,接着流往水冷头1,完成一次循环。
肋片9采用分段交叉布置,最大程度破坏肋片表面形成的边界层,解决了一般肋片存在较大边界层热阻的问题,使得换热得到强化。
扰流柱8起增加传热面积,同时增加水流紊流度的作用,错列布置使水流冲刷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强化换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78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绞车支架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自动液压开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