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薄板钣金件用的压铆连接紧固件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6862.0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2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义勤峰;高松峰;陈阵;罗小峰;聂志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捷紧固系统(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5/06 | 分类号: | F16B3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薄板 钣金件用 连接 紧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钣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金属薄板钣金用的压铆连接紧固件。
【背景技术】
钣金是针对金属薄板(通常在6mm以下)一种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焊接、铆接、拼接、成型(如汽车车身)等。钣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导电(能够用于电磁屏蔽)、成本低、大规模量产性能好等特点,目前在电子电器、通信、汽车工业、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电脑机箱、手机、MP3中,钣金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钣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钣金件的设计变成了产品开发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机械工程师必须熟练掌握钣金件的设计技巧,使得设计的钣金既满足产品的功能和外观等要求,又能使得冲压模具制造简单、成本低。
在现有技术中,基于节能、环保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各行业金属钣金的应用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对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各装配连接钣金件的设计越来越薄。通常来说,金属薄板钣金件一般采用焊接、铆压等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但有很大的局限性,薄板焊接或铆压后容易产生脱落、焊穿等,从而影响了其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薄板钣金件用的压铆连接紧固件,其能有效改善压铆工艺,提高压铆后的牢固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薄板钣金件用的压铆连接紧固件,设有一螺栓头、位于螺栓头一侧的纵长型螺杆、及连接所述螺杆和螺栓头的连接部;所述螺栓头设有一抵持于金属薄板钣金件上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设有一圆台及自圆台径向延伸的若干齿花,所述圆台和齿花自所述支撑面凸起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螺杆和螺栓头之间,且设有一环形压铆槽及位于压铆槽一侧的定位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铆槽靠近所述圆台设置,而所述定位圈靠近所述螺杆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圈的一侧设有一连接至所述螺杆的斜面,所述斜面和压铆槽分别位于所述定位圈的两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面呈圆形,所述齿花沿支撑面的圆周方向呈均匀分布。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花数量为8个,且所述齿花的根部连接至所述圆台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金属薄板钣金件用的压铆连接紧固件通过支撑面和连接部上设置的齿花、压铆槽和定位圈,形成压铆结构,在压铆过程中能与金属薄板钣金件紧密咬合,能够承受较大的推出力和扭转力,且使用方便、适用面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金属薄板钣金件用的压铆连接紧固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金属薄板钣金件用的压铆连接紧固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金属薄板钣金件用的压铆连接紧固件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薄板钣金件用的压铆连接紧固件100,其设有呈圆形的螺栓头10、位于螺栓头一侧的纵长型螺杆20、及连接所述螺杆和螺栓头的连接部30。
所述螺栓头10为一防转压铆花齿螺栓头,其设有一抵持于金属薄板钣金件200的支撑面11及与支撑面11相背的顶面12,所述支撑面11呈圆形,并设有一圆台13及自圆台13径向延伸的若干齿花14,所述齿花14自支撑面11凸起,且沿支撑面11的圆周方向呈均匀分布,所述齿花14呈径向延伸,且所述齿花14的根部连接至所述圆台13处;所述圆台13与所述连接部30连接,且圆台13围绕于所述连接部30的外围。
所述纵长型螺杆20为普通螺纹螺杆或涂有防松胶普通螺纹螺杆,其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0一体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连接部30位于所述螺杆20和螺栓头10之间,并与所述螺杆20和螺栓头10一体成型,用于连接所述螺杆20和螺栓头10,所述连接部30设有一环形压铆槽31及位于压铆槽31一侧的定位圈32,其中,所述压铆槽31靠近所述圆台13设置,而所述定位圈32则靠近所述螺杆20设置。所述定位圈32的一侧设有一连接至所述螺杆20的斜面33,所述斜面33和压铆槽31分别位于所述定位圈32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捷紧固系统(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超捷紧固系统(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68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