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天线近场测试的扫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6700.7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4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廖洁;管玉静;李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熊晓果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天线 近场 测试 扫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天线近场测试的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天线近场测试在微波暗室中进行,其精度高、效率高、成本低,在天线测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天线用于近场测试的扫描装置主要包括待测天线与探头系统、待测天线与探头定位系统、测试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其中,待测天线与探头定位系统作为天线近场测试的关键平台,它的定位方式及精度决定着天线测试结果的精度。待测天线与探头定位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就是其定位精度:探头的定位平面度、重复定位精度以及天线与探头之间相对位置精度。目前,国内研究天线近场测试平台的单位主要是一些高校和研究所,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中电14所,他们的产品定位平面度可达0. 08mm左右,通过激光跟踪仪辅助和控制系统的优化最高可以达到0. 04mm。但大多采用塔基式结构,体积庞大、集成化程度不高、结构复杂、不便于贴附吸波材料以降低测试平台散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一般只适用于大型雷达天线的测试。而且没有将测试系统和探头定位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上,使用局限性较大,使用不太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精度、全自动的用于天线近场测试的扫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天线近场测试的扫描装置,包括壁面上设置有吸波材料的微波屏蔽暗室,还包括计算机、矢量网络分析仪、三维移动系统、近场测试探头,所述计算机与矢量网络分析仪相连,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输入端连接到近场测试探头,所述近场测试探头固定在三维移动系统的多关节机械臂前端,所述三维移动系统还包括PLC控制器,多个伺服驱动器,安装在多关节机械臂上的两个关节伺服电机、一个探头升降伺服电机及一个探头旋转伺服电机,计算机通过通信网络连接到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的输出与多个伺服驱动器分别相连,伺服驱动器再与各个伺服电机相连。
上述用于天线近场测试的扫描装置中,所述三维移动系统包括四个伺服驱动器,分别对应三维移动系统中的四个伺服电机。
上述用于天线近场测试的扫描装置中,所述近场测试探头为圆极化探头。
上述用于天线近场测试的扫描装置中,所述吸波材料为聚氨酯泡沫或无纺布制成的劈尖形吸收体。
上述用于天线近场测试的扫描装置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以太网通讯网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三维移动系统包括PLC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多关节机械臂及伺服电机,使探头重复定位精度可达到±0.01mm,定位平面度可达±0.03mm。PLC控制器与计算机通过以太网通讯网络实现连接通讯,三维移动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精确控制,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各部件整合在一起,集成度高,使用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多关节机械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计算机,2-矢量网络分析仪, 3-三维移动系统,4-近场测试探头,5- PLC控制器,6-通信网络,7-多关节机械臂,8-检测平台,X-第一关节伺服电机,Y-第二关节伺服电机,Z-升降伺服电机,R-旋转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67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