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搅拌反应釜用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6677.1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3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宋炜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炜赓 |
主分类号: | F16H49/00 | 分类号: | F16H49/00;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7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搅拌 反应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搅拌反应釜中的传动装置,属于固定式反应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化工、有机合成和医药工业的发展,对广泛使用的搅拌反应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易燃易爆、有毒。贵重的介质的操作,要求做到没有泄漏。搅拌反应釜中通常设有传动装置,现有的一种屏蔽式磁力传动装置,可以做到无泄漏。这种屏蔽式磁力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如附图1所示,外磁钢1带动屏蔽套2内的内磁钢3,当无载荷时,磁极间相互吸引,处于自然耦合的状态,这时的转矩为零。启动时,外磁钢在电机的带动下开始转动,由于惯性的作用,内磁钢仍然处于静止的状态,则外磁钢不输出扭矩。随着外磁钢转角的不断增大,耦合磁极的转角由零逐渐增大,当它产生的扭矩足以克服摩擦力和负载而达到某一定值时,内磁钢开始旋转,达到与外磁钢同步,屏蔽式磁力传动装置进行传动。其中屏蔽套是磁传动中的关键部件,它是内、外磁钢的透磁材料,因而屏蔽套就需要透磁性好,而且本身要具有高电阻值,否则,在不断变化的磁场中易产生涡流,使屏蔽套发热、变形甚至烧掉,而满足这些要求的材料往往强度不足,因而屏蔽式磁力传动装置不能用于压力较高的环境中。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环境适应性好的搅拌反应釜用传动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搅拌反应釜用传动装置,包括轴、屏蔽套、内磁钢和外磁钢,所述屏蔽套套接在轴外,所述轴外套接有内磁钢,所述内磁钢位于屏蔽套内,所述外磁钢外套接在屏蔽套外,所述轴外套接有外壳;所述外壳位于外磁钢外;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顶盖和端盖;所述外壳与屏蔽套间充有绝缘油。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与外壳和屏蔽套之间空间相通。
优选的,所述循环管对称设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外壳为金属外壳。
优选的,所述外壳为不锈钢外壳。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搅拌反应釜用传动装置,克服了因屏蔽套强度不够而不能在压力较高的环境中工作的问题,提高了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大大提高了传动效果和传动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屏蔽式磁力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搅拌反应釜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磁钢;2、屏蔽套;3、内磁钢;4、轴;5、外壳;6、 顶盖;7、端盖;8、绝缘油;9、循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如附图2所示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搅拌反应釜用传动装置,包括轴4、屏蔽套2、内磁钢3和外磁钢1,所述屏蔽套2套接在轴外4,所述轴4外套接有内磁钢3,所述内磁钢3位于屏蔽套2内,所述外磁钢1外套接在屏蔽套2外,所述轴4外套接有外壳5;所述外壳5位于外磁钢1外;所述外壳5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顶盖6和端盖7;所述外壳5与屏蔽套2间充有绝缘油8;所述外壳5上设有循环管9;所述循环管9与外壳5和屏蔽套2之间空间相通。
本发明的搅拌反应釜用传动装置,屏蔽套上承受的压力由于绝缘油的不可压缩性,无论搅拌反应釜的内部压力多高,也无论压力如何变化都会通过绝缘油传递到外壳上,只要外壳的强度较高即可,因此外壳可以为金属外壳,进一步的,外壳可以为不锈钢外壳,这样一来,屏蔽套几乎不承受压力差,克服了因屏蔽套强度不够而不能在压力较高的环境中工作的问题,提高了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同时也可以把屏蔽套做薄一点,这样有利于提高传动效果和传动效率。
上述的搅拌反应釜用传动装置,可通过循环管向外壳和屏蔽套之间空间注入绝缘油。
一般的,循环管对称设有两个,一个为注油管,一个为出油管。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炜赓,未经宋炜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66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