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3811.2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罗璐;刘国庆;罗范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璐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0221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板式 臭氧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以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以下简称DBD)方式生产臭氧的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属于臭氧生产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利用低温等离子技术生产臭氧已有百年历史。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的板式DBD臭氧发生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已获得突破。与传统的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相比,可大幅缩小体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为模块化设计提供了可能,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然而,模块化板式DBD臭氧发生器在设计、制造和实现方法上还有大量问题需要探讨。
本申请人曾经提出的专利号为201110325970.5、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构建层叠结构式低温等离子反应体的单元模块》的发明专利,展示了一种适用于构建高体积密度的层叠结构式低温等离子反应堆的“三明治”架构的放电室。采用模块化结构,可根据不同应用的需要,灵活组合为不同规模的臭氧发生器。为板式臭氧发生器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系统可靠性设计和冗余设计提供了基础。其缺点是模块化之后,外围的气、液、电管线随着模块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和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出一种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改变已有的组成臭氧发生器的模块的结构,以实现臭氧发生器中基本模块的标准化,用于构成任意规模的、面向各种应用的板式DBD臭氧发生器和应用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包括左端盖、两个介质阻挡放电模块和右端盖,所述的左端盖、两个介质阻挡放电模块和右端盖依次层叠,两个介质阻挡放电模块左右对称放置,左端盖和右端盖上分别开有气体入口、气体出口、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的介质阻挡放电模块包括回形框和内部构件,所述的内部构件封装在回形框内,所述的内部构件由绝缘框、密封隔膜、高压电极板、阻挡介质板、防护背板、电源插座、电源引接件、弹性体、垫片、冷却槽板和地电极组成,所述的阻挡介质板、高压电极板和防护背板封装成一体,阻挡介质板的表面固定有垫片,垫片之间形成放电气室,所述的地电极附着在冷却槽板的表面,冷却槽板的背面加工出多条水槽,地电极与所述的垫片接触,所述的防护背板的表面设置有绝缘框和弹性体,所述的密封隔膜置于防护背板与绝缘框之间,所述的高压电极板上设有电源引出件,所述的回形框上设置有电源插头,电源插头通过导线与高压电极板上的电源引出件相连;回形框的一对相互对称的边框中设置有气体通道,气体通道分别与左端盖、右端盖上的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相连通,同时气体通道通过气流狭缝与所述的垫片之间形成的放电气室相连通;所述的回形框的另一对相互对称的边框中设置有冷却液通道,冷却液通道分别与左端盖、右端盖上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相连通,同时冷却液通道分别与所述的冷却槽板背面的冷却水槽相连通。
本发明提出的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其优点在于:由若干本发明提出的标准化的DBD模块和端盖组成,组态灵活、结构简单。其中的DBD模块,是一种最小化的板式DBD臭氧发生器单体,在狭小的内部空间中集成了高压电极板、地电极、阻挡介质,气体通道、冷却液通道,以及气、液、电的对外接口等基本要素。与配套的模块化高频/高压电源连接,便可构成完整的、最小化的板式DBD臭氧发生器。最小化的DBD模组作为标准组件,可灵活地、轻易地组合成不同规模的DBD臭氧发生器和/或不同的应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DBD设备零部件和配件的数量,便于组织规模化生产,控制产品质量、降低臭氧发生器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由于尽可能地将DBD实现要素集中封装,外围管线数量大大减少,降低了臭氧发生器的装配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的A-A向视图,图中用实线标示气相通道,用虚线标示液相通道。
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的一个应用实例。
图1-图3中,1是左端盖,2是回形框,3是右端盖,4是冷却液出口,5是绝缘框,6是密封隔膜,7是高压电极板,8是阻挡介质板,9是防护背板,10是电源插座,11是电源引接件,12是弹性体,13是垫片,14是气体入口,15是下气体通道,16是气流狭道,17是冷却液入口,18是放电气室,19是冷却槽板,20是地电极,21是水槽,22是上气体狭道,23是气体通道、24是气体出口,25是左液体通道,26是右液体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璐,未经罗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3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飞轮
- 下一篇:磁流变弹性体单环膜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