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混凝土帆布体系的快凝快硬水泥基体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2536.2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0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惠苏;郭岩岩;鲍步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34 | 分类号: | C04B28/34;E04C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混凝土 帆布 体系 快凝快硬 水泥 基体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混凝土帆布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帆布体系的快凝快硬水泥基体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帆布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它是将水泥粉末材料填充到三维间隔织物中制备而成,施工时直接在其表面洒水即可。该材料与水接触后可凝固成各种形状复杂的建筑构件。
混凝土材料诞生已经一百多年,由于其各方面性能优异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领域。但是,在一些特殊工程中,由于的施工方面的原因,而使得传统搅拌方式的混凝土的应用受到限制,比如,路面快速修补、山体护坡、河堤加固、沟渠斜坡、水下管道维修等建筑工程。在这些工程中,普通混凝土的施工方式难以操作。而混凝土帆布其成本低廉、性能优异,因此在前述的建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磷酸镁水泥作为一种新型的胶凝材料,因为其快硬早强的特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普遍关注,被广泛应用于于公路、桥面、飞机跑道等混凝土路面,及工业厂房地面等的快速修复上。
目前,制备混凝土帆布所采用的水泥基体大多为高铝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然而混凝土帆布洒水成型的特点,使得其无法像搅拌成型的传统混凝土材料一样,发挥水泥基体的优异力学性能,因此想要将混凝土帆布在一些例如路面快速修补、河堤加固等工程中推广和应用,必须采用早期力学性能优异的水泥基体材料。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帆布体系的快凝快硬水泥基体,将该水泥基体用于混凝土帆布中,可以解决了混凝土帆布由于洒水成型而造成的材料早期性能偏低的缺陷。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水泥基体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可使混凝土帆布早期力学性能优异。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混凝土帆布体系的快凝快硬水泥基体,按照重量份数,该水泥基体由以下组分组成:
重烧氧化镁: 530份—630份,
磷酸盐: 350份—450份,
缓凝剂: 20份—75份。
进一步,所述的磷酸盐为磷酸一氢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一氢钠、磷酸二氢钠、磷酸一氢铵,或者磷酸二氢铵。
进一步,所述的缓凝剂为硼砂、硼酸、或者氯盐。
进一步,所述的氯盐为一种氯盐,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氯盐的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的氯盐为氯化钙、或者氯化钠。
上述的用于混凝土帆布体系的快凝快硬水泥基体的使用方法,在制备混凝土帆布之前,将水泥基体机械搅拌混合,均匀分散后填充到用于制备混凝土帆布的三维织物中,填充容重达到1600kg/m3以上。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水泥凝结时间短。该发明水泥基体适用于混凝土帆布体系,且凝结时间非常短,在掺入混凝剂的条件下,凝结时间可控制在10min-60min范围内,因此可以拓展混凝土帆布在快速抢修抢建工程领域的应用。
2.力学性能优异。该发明水泥基体的特点是快凝快硬,早期强度发展迅速,所制备的混凝土帆布1h抗压强度可达到15MPa以上,1天抗压强度达到20MPa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阐述。
本发明的用于混凝土帆布体系的快凝快硬水泥基体,按照重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
重烧氧化镁: 530份—630份,
磷酸盐: 350份—450份,
缓凝剂: 20份—75份。
进一步,所述的磷酸盐为为磷酸一氢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一氢钠、磷酸二氢钠、磷酸一氢铵,或者磷酸二氢铵。所述的缓凝剂为硼砂、硼酸、或者氯盐。所述的氯盐为一种氯盐,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氯盐的混合物。所述的氯盐为氯化钙、或者氯化钠。
上述的用于混凝土帆布体系的快凝快硬水泥基体的使用方法,在制备混凝土帆布之前,将水泥基体机械搅拌混合,均匀分散后填充到用于制备混凝土帆布的三维织物中,填充容重达到1600kg/m3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2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线异常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 下一篇:转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