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候性环氧胶黏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1729.6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2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运泉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1/04;C09J11/06;C09J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候性环氧胶黏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胶黏剂,具体涉及一种耐候性的环氧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做成各式各样的涂料、胶粘剂及复合材料,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等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环氧树脂的使用量的多少、应用水平的高低、二次加工的能力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发展高技术含量的环氧二次加工的产品,是上述行业高速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环氧的二次加工具有无环境污染、技术含量及经济附加值高的特点。
目前,就全世界范围环氧树脂生产来看,美国、西欧、日本三个地区是环氧树脂的主要生产地和消费地区,其总生产量约占60%。近年来,我国环氧树脂的生产与消费和国家的国民经济同步持续发展,我国的精细化工、航天航空、机械电子等高端领域的飞速发展,加快带动了环氧树脂工业的前进。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的预测:在今后的几年中,国内环氧树脂产量将由目前的30万吨/年攀升至50万吨/年以上。从而使我国成为环氧树脂及环氧胶粘剂的生产、应用、进出口大国。
普通环氧树脂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耐候性较差是众所周知的。它的固化成型可以是常温,也可以是加温,不像热塑性塑料那样成型温度与分解温度很相近,不加人光稳定剂和热稳定剂就难以达到应用目的。
环氧树脂户外应用较少,对环氧树脂的光防护和热防护研究甚少。为了解决耐候性,从事环氧树脂研究开发的学者们多是从环氧树脂及固化剂的结构入手,开发出耐候性较强、耐热性较高的脂环族环氧、脂环族固化剂。但这些耐光、耐温树脂成本较高,应用受到限制,如何通过添加光稳定剂和抗氧剂等稳定剂使普通环氧树脂提高其耐候性,扩大应用范围,是工业界的一个研究课题,具有经济和实用意义。
本发明通过添加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来提高环氧胶黏剂的耐候性,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制备过程简单易行,容易扩大生产。同时制备过程中,不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可以户外使用的、对生产和使用人员无健康危害的产品。
发明内容
只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候性的环氧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添加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来提高环氧胶黏剂的耐候性,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制备过程简单易行,容易扩大生产。同时制备过程中,不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可以户外使用的、对生产和使用人员无健康危害的产品。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候性环氧胶黏剂,其由A组分和B组分混合制成,A组分和B组分按重量比计的混合比例是1:1;
其中所述的A组分如下,以重量计:
其中所述的B组分如下,以重量计:
所述的耐候性环氧胶黏剂,A组分中的环氧树脂为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和缩水甘油胺类环氧树脂之一;紫外线吸收剂为甲氧基二苯酮、4-对甲氧基苯基二苯酮、N,N'-二-β-萘基对苯二胺之一;填料为碳酸钙、硫酸钡和二氧化钛之一,粒径为800-1000目。
所述的耐候性环氧胶黏剂,B组分中的韧性固化剂为至少包含一个醚键和一个氨基基团的聚醚胺;固化促进剂为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和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的三(2-乙基己酸)盐之一;填料为碳酸钙、硫酸钡和二氧化钛之一,粒径为800-1000目。
所述的一种耐候性环氧胶黏剂的制备方法,括以下步骤:
(1)A组分的制备:按如下组分及重量比制备A组分:
将环氧树脂、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和填料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2)B组分的制备:按如下组分及重量比制备B组分:
将甲基六氢苯酐、韧性固化剂、固化促进剂、硅烷类偶联剂和填料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3)搅拌混合:使用前将A组分和B组分按重量比1:1的混合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耐候性环氧胶黏剂。
所述的一种耐候性环氧胶黏剂的制备方法,步骤(1)A组分中的环氧树脂为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和缩水甘油胺类环氧树脂之一;紫外线吸收剂为甲氧基二苯酮、4-对甲氧基苯基二苯酮、N,N'-二-β-萘基对苯二胺之一;填料为碳酸钙、硫酸钡和二氧化钛之一,粒径为800-10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运泉,未经张运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17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