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线杆拉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0920.9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2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岚;高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电力公司信阳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20 | 分类号: | E04H12/20;A01M29/3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黄军委 |
地址: | 464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线杆 拉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杆拉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线杆拉线装置仅包括拉线及拉线底部的水泥块,在野外使用的时候,容易被蛇类顺着拉线爬上电线杆顶部,进而容易引发短路,造成事故,蛇类往往因触电死亡,也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便于安装、适用范围广的电线杆拉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线杆拉线装置,包括拉线,它还包括至少一个由轻质来料制成的表面光滑的球形壳体,所述拉线穿过所述球形壳体中心且与所述球形壳体转动配合。
基于上述,每个所述球形壳体均通过轴承机构转动设置在所述拉线上。
基于上述,所述轴承机构包括两个轴承,两所述轴承的内圈均固定在拉线上,两所述轴承的外圈分别固定在对应所述球形壳体的拉线穿孔的孔壁上。
基于上述,所述轴承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拉线上的轴承以及连接件,所述轴承位于对应所述球形壳体的球心部位,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拉线上,所述轴承的外圈通过连接件与对应所述球形壳体的内壁连接。
基于上述,所述球形壳体有三个,在所述拉线上设置成一串,其中中间的所述球形壳体的直径大于两侧的所述球形壳体的直径,两侧所述球形壳体的直径相等。
基于上述,中间的所述球形壳体的直径为30~50cm,两侧的所述球形壳体的直径均为20~30cm。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在拉线上设置能够转动的由轻质材料制成的球形壳体,这样,当蛇类从拉线底部爬行至球形壳体的时候,由于球形壳体受力不均匀的时候可以转动,在加上球形壳体表面比较光滑,蛇类容易在球形壳体转动的过程中跌落下来,避免了蛇类爬上电线杆顶部,容易引发短路,造成事故,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球形壳体均通过轴承机构转动设置在拉线上,这样球形壳在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更小,反应更灵敏。
更进一步的,球形壳体设置三个,而且中间的球形壳体直径大于两侧球形壳体,这样蛇类在爬行的时候有一个类似爬坡过程,蛇类不容易控制爬行姿态,并且三个球形壳体在受力不均的时候均会转动,大大增加蛇类翻越球形壳体的难度,同时,每个球形壳体的体积可以做的很小,节省了成本,在拉线上的设置可以位置的更低,防止蛇类在跌落的时候受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线杆拉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拉线与球形壳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线杆;2,拉线;3、4、5,球形壳体;6,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电线杆拉线装置,包括拉线2和三个由轻质来料制成的表面光滑的球形壳体3、4、5,轻质材料可以为塑料、轻质铝材或不锈钢材料等,所述拉线2穿过所述球形壳体3、4、5中心且与球形壳体3、4、5转动配合,所述球形壳体3、4、5在拉线2上设置成一串,其中中间的所述球形壳体3的直径大于两侧的所述球形壳体4、5的直径,两侧所述球形壳体4、5的直径相等,中间的球形壳体3的直径为40cm,两侧的球形壳体4、5的直径均为30cm;每个球形壳体3、4、5均通过轴承机构转动设置在拉线上,轴承机构包括两个轴承6,两所述轴承6的内圈均固定在拉线4上,两轴承6的外圈分别固定在对应所述球形壳体3、4、5的拉线穿孔的孔壁上。
这样,拉线2固定在电线杆1上后,当蛇类从拉线底部爬行至球形壳体的时候,由于球形壳体受力不均匀的时候可以转动,在加上球形壳体表面比较光滑,蛇类容易在球形壳体转动的过程中跌落下来,避免了蛇类爬上电线杆顶部,容易引发短路,造成事故,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的问题;球形壳体均通过轴承机构转动设置在拉线上,这样球形壳在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更小,反应更灵敏;球形壳体设置三个,而且中间的球形壳体直径大于两侧球形壳体,这样蛇类在爬行的时候有一个类似爬坡过程,蛇类不容易控制爬行姿态,并且三个球形壳体在受力不均的时候均会转动,大大增加蛇类翻越球形壳体的难度,同时,每个球形壳体的体积可以做的很小,节省了成本,在拉线上的设置可以位置的更低,防止蛇类在跌落的时候受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电力公司信阳供电公司,未经河南省电力公司信阳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09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