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直驱风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0802.8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2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谭艳辉;卢鑫;罗浩;张永深;毕道坤;谢文奇;黄能科;罗庆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邓晓安 |
地址: | 545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风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风扇,尤其涉及一种由发动机直接驱动的发动机直驱风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装载机等工程机械领域,散热系统中风扇的驱动多采用发动机直接驱动或者利用液压马达驱动。液压马达驱动风扇中液压马达结构复杂,成本高,效率低,可靠性较差。
发动机直接驱动风扇是通过在发动机与风扇之间加装一个风扇垫块或风扇轴来驱动风扇转动,其结构简单,但由于发动机上的风扇驱动轮的强度要求,风扇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有严格的限制,无法加大风扇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导致风扇无法合理的匹配进风口或出风口,散热系统无法顺畅的进风或出风,严重影响散热系统的效率。另外风扇通过刚性的垫块或轴直接安装在发动机上,在发动机运转时,发动机振动和摆动,风扇也随之振动和摆动,导致风扇与导风罩接触摩擦及磕碰,造成风扇或导风罩损坏。加大风扇与导风罩的径向间隙,会严重影响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发动机直驱风扇中风扇与发动机刚性连接导致风扇无法合理的匹配进风口或出风口而严重影响散热系统散热效率的缺点,而提供一种风扇与发动机非刚性连接的发动机直驱风扇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发动机直驱风扇装置,包括风扇、发动机,另外还包括风扇支架、轴承单元支座、万向传动轴,风扇通过轴承单元支座安装于风扇支座上,万向传动轴的一端与轴承单元支座相连,另一端与发动机相连。其中风扇支架可以直接固定车架上,也可以固定安装在导风罩上,使得导风罩与风扇具有同步的振动以进一步缩小风扇叶片与导风罩之间的间隙,另外万向传动轴与发动机相连的端直接连接在发动机的取力口上。万向传动轴在长度方向上也可伸缩,改变长度。
本发明中,发动机在运转时会上下振动和左右摆动。但由于发动机与轴承单元支座之间是通过万向传动轴相连接,这样发动机的位置变化无法传递到风扇上,风扇相对于导风罩可以很平稳的运行,解决了目前风扇与导风罩接触摩擦及磕碰造成的损坏,同时也保证了风扇与导风罩之间均匀及较小的间隙,提高了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同时轴承单元支座与发动机之间是通过万向传动轴连接,可以通过改变万向传动轴的长度来自由设计放置风扇相对于进风口及出风口的位置,通过使用吹风风扇或吸风风扇,保证了进风或出风的顺畅,提高了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由于整套装置都是机械连接,无需像液压马达驱动风扇一样,先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该装置的传动效率很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风扇与发动机是通过机械连接,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同时风扇不受发动机的上下振动、左右摆动的影响,可以缩小风扇叶片与导风罩之间的间隙和自由设计放置风扇相对于进风口及出风口的位置,保证进风或出风的顺畅,提高散热器的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发动机直驱风扇装置的结构组成图;
附图2是本发明发动机直驱风扇装置中风扇、支架、轴承单元支座、万向传动轴的结构组成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风扇1、风扇支架2、轴承单元支座3、万向传动轴4、发动机5、导风罩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与图2所示,轴承单元支座3固定安装在风扇支架2上,风扇1连接在轴承单元支座3上,万向传动轴4一端连接在轴承单元支座3上,另一端连接在发动机5的取力口上。风扇支架2固定在导风罩6上,这样就形成一套系统。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发动机5与轴承单元支座3之间是通过万向传动轴4相连接,发动机5在运转时产生的上下振动和左右摆动无法传递到风扇1上,风扇1相对于导风罩可以很平稳的运行,解决了目前风扇1与导风罩6接触摩擦及磕碰造成的损坏,同时也保证了风扇1与导风罩6之间均匀及较小的间隙,提高了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同时轴承单元支座3与发动机5之间是通过万向传动轴连接,可以通过改变万向传动轴的长度来自由设计放置风扇相对于进风口及出风口的位置,通过使用吹风风扇或吸风风扇,保证了进风或出风的顺畅,提高了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由于整套装置都是机械连接,无需像液压马达驱动风扇一样,先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该装置的传动效率很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08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