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及接入方式选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0252.X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8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刘聪;张军;黎鹏;李芳;于士斌;刘嘉超;迟福建;徐科;韩平;崔健;李桂鑫;张玉侠;刘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电源 网点 接入 方式 选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及接入方式选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其它各类节能环保型电源的快速发展,其发电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以及其它各类新能源发电一般容量都比较小,以分布式电源的形式并入低电压等级电网。与传统的大容量电源、直接并入高电压等级电网不同,分布式电源形式多种多样,各种类型电源都有其自身运行的特性;且分布式电源靠近用户侧,这将改变传统的电力系统辐射状的供电结构,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能质量、有功/无功控制、保护和通信等方面产生影响。
上述影响将给电网尤其是配电网运行企业带来全新的挑战,如何在确保分布式电源有效接入电网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其接入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是目前工程实际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针对分布式电源发电的特点、结合城市配网网架结构、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所在区域电网影响因素的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及接入方式选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及接入方式选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需要并网的分布式电源的发电特点;
2)了解分布式电源所在区域的电网情况,统计各个电压等级公用变电站的单台主变容量和负载大小,计算各个电压等级主变容量加权平均值;
3)根据分布式电源的发电容量初步选取其并网的电压等级;
4)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方式;
5)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点。
优选的,步骤1)中的分布式电源包括同步电机、异步电机和变流器型分布式电源。
优选的,步骤2)中计算各个电压等级主变容量加权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分布式电源所在地区可接入电压为“i”kV的主变容量的加权平均值;
i-电压等级,一般可以取380V、10kV、35kV等;
ni-分布式电源所在地区拥有电压为“i”kV的主变数量;
Tij-分布式电源所在地区拥有电压为“i”kV电压等级的第j个主变的容量;
Lij-分布式电源所在地区拥有电压为“i”kV电压等级的第j个主变的的负载率;
L-常数,是主变负载率的门槛值,可根据电网情况进行选取;
if((Lij-L)>0)-判断权重,其当(Lij-L)>0时值为1,否则值为0。
优选的,步骤3)中选取其并网的电压等级的公式如下,
其中,
上式中,
-分布式电源所在地区电压为“i”kV的主变容量的加权平均值;
i-电压等级,一般可以取380V、10kV、35kV等;
NT-一个大于1的常数;
CDER-该分布式电源的装机容量;
-一个数值,当时值为1,否则为0;
VDERi-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压等级的初步选取标志位,其值为1时,表示可并入电压为“i”kV的电网,一般取两个电压等级即可。
优选的,步骤4)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方式的确定公式为,
其中,
CL-并网线路的传输容量;
Nl-一个大于1的常数;
FDER-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方式,其值为1表示可采用非专线接入,其值为0表示采用专线接入方式。
优选的,步骤5)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点的确定步骤如下,
若FDER=0,选取VDERi标志位所对应的电压等级中的主变,按照公式(d)进行一个权值计算,然后排序,取Dij不为零的数值中最小的一个所对应的主变的“i”kV电压等级侧作为该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点;
其中,
mmaxij-现状第j个主变压器的电压为“i”kV出线间隔的数量;
mij-现状第j个主变压器的电压为“i”kV出线间隔中已经出线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02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用车辆的残余物处置系统
- 下一篇:基于非并网多能源协同供电的电力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