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频幅共变振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8614.1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3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天明;冯雅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博数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08 | 分类号: | B28B1/0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频幅共变 振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施工及工厂预制混凝土作业,尤其涉及了一种混凝土频幅共变振动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混凝土振动方法采用单一固定频率和固定振幅的方法,由于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流动性千变万化,且混凝土中主要的粗骨料,受材质、硬度、形状等等影响,其引起其共振的自身固有频率也千变万化,故传统振动方法是不能满足混凝土真正被振动、密实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传统振动方法不能满足混凝土真正被振动、密实等缺点,提供了一种变频的同时,通过采用不同的起始振幅,达到最大限度的振动效能,同时又兼顾相邻初凝混凝土及模板支架等不被影响或破坏的一种混凝土频幅共变振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混凝土频幅共变振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倒入混凝土;
b、通过调频振动找出引起不同粒径骨料共振的两组以上的最佳频率f1、f2……;
c、找出f1、f2……对应的最佳振幅A1、A2……;
d、以上述f1对应A1、f2对应A2……,以最佳频率f1、f2……上下波动10%以内,最佳振幅A1、A2……上下波动10%以内,依次振动混凝土。
最佳频率f1、f2……由于受混凝土地方材料、施工环境、施工人员等不定因素影响,实际测得的最佳频率f1、f2……允许有±10%的波动范围。同理,最佳振幅A1、A2……也允许有±10%的波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b为:采用自动找频设备的频率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找出变频过程中引起混凝土中不同粒径骨料振动半径最大时的最佳频率f1、f2……。自动找频设备的频率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找出变频过程中混凝土振动半径最大时的共振频率。步骤b中的调频振动即采用自动找频设备调节频率,然后找出最佳频率。自动找频设备其振幅不变,通过不断的变化频率,找出变频过程中引起混凝土中不同粒径骨料振动半径最大时的最佳频率f1、f2……。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c中,以最佳频率f1为振动频率,开启振幅调整系统,分别找出在2-20秒内引起不同粒径骨料共振的振幅为最佳振幅A1,以A1为振幅振动混凝土。
首次施工时如何找最佳振幅:根据以往经验,确定一个最佳振幅的近似值,然后按本近似值的三分之一的振幅值,作为起始振幅,然后按此起始振幅振动混凝土,此时频率不变,振幅逐渐加大,直至达到混凝土发生最大半径的振动及翻浆,以此振幅作为最佳振幅。
为确保安全,避免模板钢筋等被损坏,选择起始振幅时,按照由小到大、宁小勿大的原则进行。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d中,第一次振动时,以f1对应A1,变频振动频率的范围为0.9f1—1.1f1,振幅范围为0.9A1—1.1A1;第二次振动时,以f2对应A2,变频振动频率的范围为0.9f2—1.1f2,振幅范围为0.9A2—1.1A2。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d中:采用的振动设备为:附着式振动设备、振动平台或插入式振动设备。
作为优选,所述的插入式振动设备为插入式振动棒时,振动棒振动退出混凝土时,振动棒的振幅保持不变。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变频振动的方法,尤其是自动找频技术的采用,使不同塑性的混凝土及具有不同共振频率的骨料,在较大的范围内自动找到其对应的频率,使之在振动中达到共同响应。由于混凝土的阻滞效应比较大,不同的混凝土对振动器的能量削减幅度也不一,故在变频的同时,通过采用不同的起始振幅,达到最大限度的振动效能,同时又兼顾相邻初凝混凝土及模板支架等不被影响或破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混凝土频幅共变振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倒入混凝土;
b、通过调频振动找出引起不同粒径骨料共振的两组以上的最佳频率f1、f2……;
c、找出f1、f2……对应的最佳振幅A1、A2……;
d、以上述f1对应A1、f2对应A2……,以最佳频率f1、f2……上下波动10%以内,最佳振幅A1、A2……上下波动10%,依次振动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博数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博数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86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建筑模板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家装按摩装饰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