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7494.3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6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天明;陈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博数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7/02 | 分类号: | C21D7/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压 冷轧 钢板 强化 装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板强化装备,尤其涉及了一种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
背景技术
目前,高强度钢板有较高的强度,但是可焊性能较低,通过将低强度钢板进行加压冷轧强化,经过冷轧使晶粒细化及重新排列,提高了钢板的强度,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焊接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高强度钢板有较高的强度,但是可焊性能较低等缺点,提供了一种通过将低强度钢板进行加压冷轧强化,提高了钢板的强度,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焊接性能的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包括上轧辊、下轧辊,所述的上轧辊与下轧辊两侧设有侧向轧辊,侧向轧辊为凸轮式,其凸出部位与钢板侧壁压紧。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轧辊、下轧辊的轴中心线与左侧轧辊、右侧轧辊的轴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轧辊、下轧辊为一对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侧轧辊、右侧轧辊为一对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轧辊、下轧辊中的一个带有主传动装置,另一个带有压力升降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侧轧辊、右侧轧辊中的一个为固定轴,另一个为带压可调式。
作为优选,还包括振动锤装置,振动锤装置包括承托轮和振动锤。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轧辊或下轧辊采用压力荷载为钢材抗压强度的1.5—5.5倍。通过上轧辊或下轧辊对钢材进行加压,尤其是在对钢材进行上下左右限定时,钢材仅能够进行有限的长度方向延展,能够提高钢材的致密度,在保证钢板的焊接性能同时,提高了钢板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振动锤装置设置在上轧辊与下轧辊之前;或者设置在不同的两组上轧辊与下轧辊之间;或者设置在上轧辊与下轧辊之后。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将低强度钢板进行加压冷轧强化,提高了钢板的强度,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焊接性能,在中厚钢板的冷轧强化中,采用三向加压限制钢板横向晶粒排列的形成,促进纵向晶粒排列的形成,并引起晶粒直径细化缩小,从而提高纵向的抗拉强度。另外在冷轧的同时,采用冷冲振动的方法,使强化钢材不局限于表面的强化,整体的强度也有进一步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上轧辊、2—钢板、3—下轧辊、4—左侧轧辊、5—右侧向轧辊、11—轴中心线、31—轴中心线、41—凸出部位、42—轴中心线、51—凸出部位、52—轴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如图1所示,包括上轧辊1、下轧辊3,所述的上轧辊1与下轧辊3两侧设有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为凸轮式,其凸出部位41、51与钢板2侧壁压紧。
上轧辊1、下轧辊3的轴中心线11、31与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的轴中心线42、52位于同一平面上。
上轧辊1、下轧辊3为一对。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为一对。
上轧辊1带有主传动装置,因此,上轧辊1在主传动装置的带动下旋转,将钢板向前带出;下轧辊3带有压力升降装置,根据钢板2的压前厚度与压后预计厚度,通过压力升降装置调节下轧辊3,来上轧辊1与下轧辊3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压轧钢板2厚度的要求。
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中的一个为固定轴,另一个为带压可调式。侧向轧辊中左侧的左侧轧辊4为固定轴,右侧的右侧轧辊5为带压式轧辊,通过调节右侧的右侧轧辊5可调节左侧的左侧轧辊4与右侧的右侧轧辊5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钢板2左右两侧都处于被压紧状态,防止钢板受纵向压力时,向两侧挤压,有利与提高冷轧钢板2的整体结构强度。
还包括振动锤装置,振动锤装置包括承托轮和振动锤。
上轧辊1或下轧辊3采用10000吨以上的压力机组。压力机组参考专利号为:201010255365.0,名称为:山体内大型压力测试装备及测试方法。利用山体内的大型压力机组,可以实现大吨位及各项加载。
振动锤装置设置在上轧辊1与下轧辊3之前,提前对压轧前的钢板2进行平整、消除预应力的处理,有利于能够提高钢材压轧的成品率,以及提高钢材压轧后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博数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博数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74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睡眠监控系统
- 下一篇: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复杂曲面工件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