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装置、电子终端及背光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6949.X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2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辉;李显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9G3/36;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装置 电子 终端 背光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电子终端及背光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本身不发光,必须靠背光模组提供光源才能正常工作。LED背光源由于其具有色彩还原度好、寿命长。污染小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开发过程中。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装置均使用LED灯作为背光源进行照明。但随着人们对显示效果要求的不断提高,也逐渐要求LED等的功率越来越高,使得LED灯成为显示屏消耗电量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电量的快速消耗缩短了电子终端的有效工作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电子终端及背光控制方法,能够降低显示屏的功耗,延长电子终端的有效工作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至少两个LED背光灯组以及至少两个驱动电路,每个驱动电路各自与一个LED背光灯组相连,每个LED背光灯组包括至少一个LED灯,所述至少两个LED背光灯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侧边;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控制一个LED背光灯组的工作情况,所述工作情况包括发光和不发光。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终端,集成有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中,该方法包括:
接收显示指令,所述显示指令携带有待显示区域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用于为所述待显示区域提供背光的待启动LED灯组;
向与所述待启动LED灯组相连的驱动电路发送启动信号,以使得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所述待启动LED灯组发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电子终端及背光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在此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通过为LED背光灯分组配置独立的驱动电路,使得电子终端可以独立控制每个LED背光灯组的工作状态,进而根据各个应用程序的显示需要,在需要显示内容的区域让为此区域提供背光的LED背光灯组发光,而不需要显示内容的区域就可以让为此区域的LED背光灯组停止工作,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必须所有的LED灯同时工作的技术方案相比,减少了需要同时工作的LED灯的数量,进而减少了显示屏的供电消耗,延长了电池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主要集成于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移动终端。其组成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面板11、至少两个LED背光灯组12以及至少两个驱动电路13,每个驱动电路13各自与一个LED背光灯组12相连,每个LED背光灯组12包括至少一个LED灯,所述至少两个LED背光灯组12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11的至少一侧边;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13,用于控制一个LED背光灯组12的工作情况,所述工作情况包括发光和不发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1是指电子终端的显示屏,通常可以使用TFT液晶屏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69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