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事故烟道烟气温度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4820.5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6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高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事故 烟道 烟气 温度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事故烟道烟气温度的方法及装置,属于碳素制备烟气排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炭素厂煅烧工段中,为了提高热能的利用,通常将回转窑或罐式炉尾部(沉灰室或燃烬室后)排出的高温烟气引入余热锅炉进行热能回收利用后从余热锅炉的排烟管排出。为了防止余热锅炉出现故障时,能确保回转窑或罐式炉正常运行。在余热锅炉烟道进口与沉灰室或燃烬室之间设置事故烟道。但通过事故烟道的烟气温度一般大于800℃,最高时可达1300℃,如此高的温度对事故烟道耐热要求很高,增加了事故烟囱的制作难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事故烟道烟气温度的方法及装置,通过降低事故烟道烟气温度从而降低事故烟囱的制作难度和成本,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事故烟道烟气温度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冷气管将冷气引入通往事故烟道的支管,使冷气管内的冷气与支管中的高温气体混合后再排入事故烟道,通过降低事故烟道内烟气温度从而达到降低事故烟道制作成本的目的。
前述方法中,所述支管上设有电动闸板阀,冷气管连接在电动闸板阀之后,同时在冷气管上设置电动阀;将电动闸板阀与电动阀通过电气控制联锁,当电动闸板阀打开时电动阀同时打开。
根据上述方法构建的一种降低事故烟道烟气温度的装置,包括与事故烟管连接的支管,支管上设有冷气管。
前述装置中,所述支管上设有电动闸板阀,冷气管与电动闸板阀之后的支管连接;冷气管上设有电动阀。
前述装置中,所述电动闸板阀与电动阀联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事故烟道上增加一根冷气管道向事故烟道吹入冷气,降低事故烟道中的温度,从而降低事故烟囱的制作难度和成本。本发明仅通过在事故烟道上增加一根冷气管道就很好的解决了因事故烟道温度太高烧坏事故通道的问题,方法巧妙,结构简单,无需再花费高额费用对事故烟道进行改造,大幅度的降低了事故烟道的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的标记为:1-事故烟管、2-支管、3-冷气管、4-电动闸板阀、5-电动阀、6-余热锅炉、7-主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一种降低事故烟道烟气温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是通过冷气管将冷气引入通往事故烟道的支管,使冷气管内的冷气与支管中的高温气体混合后再排入事故烟道,通过降低事故烟道内烟气温度从而达到降低事故烟道制作成本的目的。支管上设有电动闸板阀,冷气管连接在电动闸板阀之后,同时在冷气管上设置电动阀;将电动闸板阀与电动阀通过电气控制联锁,当电动闸板阀打开时电动阀同时打开。由于高温烟气中会有少量未燃烬的粉尘,为避免混入冷空气后氧气含量增加而可能会引起燃烧,所以冷风管的管径需经过计算,以保证混合后的烟气温度在燃烧温度以下。
根据上述方法构建的本发明的一种降低事故烟道烟气温度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与事故烟管1连接的支管2,支管2上设有冷气管3。支管2上设有电动闸板阀4,冷气管3与电动闸板阀4之后的支管2连接;冷气管3上设有电动阀5。电动闸板阀4与电动阀5联动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将现有的余热锅炉7与回转窑或罐式炉尾部排出的高温烟气主烟道6连接,主烟道6经支管2与事故烟道1连接。本发明是在现有的支管2上加装一个电动闸板阀4,然后在电动闸板阀4的支管2上连接一根冷气管3,冷气管3上安装一个电动阀5,然后将电动闸板阀4和电动阀5与电气控制柜内的电气联锁装置连接,当余热锅炉7出现故障,需要从事故烟道1排放高温烟气时,打开支管2上的电动闸板阀4,让高温烟气从事故烟道1排放,由于电动闸板阀4与冷气管3上的电动阀5是联动的,所以在打开电动闸板阀4的同时,电动阀5也同时打开,冷气从冷气管3进入支管2,与支管2中的高温气体混合,降低高温气体的温度,然后再进入事故烟道1,由于进入事故烟道1中的烟气温度较低,所以事故烟道1不必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降低了事故烟道1的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48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物料热能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窑场翻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