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矿近松散含水层开采上限评价及开采危险性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3425.5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2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隋旺华;杨滨滨;刘佳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8 | 分类号: | E21C4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松散 含水层 开采 上限 评价 危险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开采的评价方法,特别是一种煤矿近松散含水层开采上限评价及开采危险性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瓶颈问题。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占全部能耗的68.8%,预计2020年仍将占到60%左右,这种格局在21世纪前半叶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我国大部分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都比较复杂,在其煤层的开采过程中会受到较多种水体的威胁,矿井水防治问题是煤矿安全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中的技术难题。仅2000年来,全国就发生各类突水事故500余起,造成3200多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00多亿元。根据初步的统计,全国受水害威胁的矿井占重点煤矿的48%,受水害威胁的可采储量高达250×108t。从近些年的生产开采情况看,受水害威胁的煤炭每年采出量占总储量的10%。我国仅华东、华北留设的松散层防水煤岩柱就有50亿吨之多,能源紧张的缓解,煤炭资源回采率的最大限度提高,成为了当前煤炭行业的迫切任务,因此提高煤矿的开采上限以及对矿井上部开采水平的水体下、建筑物下和铁路下等“三下”压煤进行开采,对促进煤炭生产效益,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缓解能源紧张有重要意义。
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初就己经开始在中、厚松散层下进行防护煤岩柱留设的试采实践与理论技术研究,初步形成理论于70年代中期,如“开采滨河地区含水砂层下两种类型的急倾斜厚煤层试验总结”、“邢台煤矿缩小巨厚冲洪积层防水煤柱试验总结”、“淮河下采煤试验”、“厚含水冲积层下开采厚煤层缩小防水煤柱的初步认识”等。由于部分老矿区的开采资源日渐减少,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业内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十分关注煤矿在中、厚松散含水层下采煤提高开采上限的研究,从而尽可能多的达到解放煤炭储量的目的。
因此,如何解决近松散含水层煤层提高开采上限定量评价问题,对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缓解能源紧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满足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供一种煤矿近松散含水层开采上限评价及开采危险性评价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在煤矿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基础上,构建煤矿近松散含水层煤层提高开采上限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开采煤层上覆覆岩厚度、松散层底部含水层富水性及其厚度、地质构造、主要隔水层厚度、开采覆岩破坏高度六个主控因素,应用三维GIS对地质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利用ArcGIS的三维分析扩展模块3D Analyst对各个因素进行三维空间量化分析,首先创建TIN三角模型,然后转换为DEM,生成GRID可三维分析计算的数学模型,建立各个主控因素TIN与DEM信息层图;
所述的GIS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写,是一种基于熵值-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所述的3D Analyst是ArcGIS软件3D分析模块,提供了强大的、先进的三维可视化、三维分析和表面建模工具。
所述的ArcGIS是Esri公司开发的一套完整的GIS平台产品。
所述的TIN是不规则三角网,由不规则空间取样点和断线要素得到的一个对表面的近似表示,包括点和与其相邻的三角形之间的拓扑关系。
所述的GRID是一种基于GIS平台的可视化栅格数据。
所述的DEM是一种基于GIS平台的三维分析数据,数字高程模型,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
近松散含水层开采上限评价的三维GIS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煤矿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基础上,结合现有采矿条件,构建煤矿近松散含水层煤层提高开采上限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开采煤层上覆覆岩厚度、松散层底部含水层富水性及其厚度、地质构造、主要隔水层厚度、开采覆岩破坏高度六个主控因素;
2、采用现场或室内试验对各个主控因素进行测试预测,以三维GIS为操作平台,对地质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采用非线性数学分析对地质构造进行量化分析;
3、基于多源地学信息融合理论,应用三维GIS对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利用ArcGIS的三维分析扩展模块3D Analyst对各个因素进行三维空间量化分析,首先创建TIN三角模型,然后转换为DEM,生成GRID可三维分析计算的数学模型,建立各个主控因素TIN与DEM信息层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34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牌号打码器
- 下一篇:液体喷射头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