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点网格在线流速测量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3357.2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4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孙超凡;陈清;沈跃良;孙明伟;李浙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埃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5/16 | 分类号: | G01P5/16;G01P5/16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郑彤;胡杰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点 网格 在线 流速 测量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排放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点网格在线流速测量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烟气流速是固定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中的重要监测参数,其测量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核算及效率评估。目前烟气流速测量方法有压差法、超声波法、热平衡法、声波法、靶式流量计法、光闪烁法、红外线法等,其中压差法中的皮托管法、超声波法和热平衡法在国内外使用量最大,但我国由于湿法脱硫后工况恶劣,绝大数电厂未安装或未投运GGH装置,导致脱硫后呈现低温高湿特点,部分全压现场还存在泥浆往外喷的现象,使得国外先进技术如热平衡法、超声波法面对恶劣烟气工况,如酸液腐蚀、灰尘等微粒附着会导致测量误差,存在“水土不服”现象,皮托管法在我国CEMS中应用较为成熟广泛,是我国流速测量的国标方法。
从实际监测情况来看,烟气流速在线监测值存在不稳定、波动大、精度低,手工比对合格率低,究其原因为流速监测点位难以满足《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7)要求,国内90%以上燃煤机组改建脱硫设施后,由于受场地空间限制,脱硫后净烟气通往烟囱的烟道较短,且存在90°拐角烟道,直管段太短和拐角的存在导致烟道气流存在涡流、紊流现象,使得同一监测截面流速场分布不均匀,因此单点流速测量方式难以保证测量流速值代表截面真实流速。目前也有一种采用多点集束皮托管流量测量装置,采用多 个“L”形皮托管装入套管内,对烟道内各点烟气流量进行测量。但存在如下不足:1)只能测量烟道截面内线流速,不能检测截面各点流速,即面流速;2)没有设置反吹单元;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反吹,皮托管在烟道中长时间运行将被高浓度粉尘堵塞探测孔。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点网格在线流速测量系统。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点网格在线流速测量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皮托管装置、与所述皮托管装置对应的反吹装置以及数据采集控制装置,所述皮托管装置与所述反吹装置通过管线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装置通过线路分别与皮托管装置和反吹装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皮托管装置包括中空的套筒和至少两组长度不同的皮托管,所述皮托管贯穿于所述套筒中,其中长度最长的一组皮托管的测压孔位于套筒外,其余皮托管的测压孔位于套筒内,位于套筒内的测压孔所对应的筒壁上还设有垂直于轴向的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皮托管包括皮托管本体和加长管,所述皮托管本体与加长管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加长筒,所述套筒本体和加长筒之间通过连接筒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边缘设有垂直于套筒轴向的固定件;所述套筒的顶部设有密封件;所述套筒的底部设有安装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皮托管装置还包括压力平衡阻尼罐,所述压力平衡阻尼罐包括全压阻尼罐和静压阻尼罐,每组皮托管均由全压管和静压管组 成,所述全压管与全压阻尼罐的进口连接,所述静压管与静压阻尼罐的进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压管和静压管的轴向平行且二者的外径相切,在与全压管的外径及静压管的外径同时相切的位置还设有伴热管和温度传感器内置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皮托管装置包含3组长度不同的皮托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长度为1.5-4.5m,外径为10-20cm;所述皮托管的外径为8-12mm。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多点网格在线流速测量的方法。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采用上述多点网格在线流速测量系统进行流速测量,将所述皮托管装置安装于烟道壁上,所述套筒位于烟道内并垂直于烟道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同一烟道的测量截面上安装2个以上的皮托管装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埃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埃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3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