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铝塑复合膜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3007.6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0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泉德;曹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顶正包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3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复合包装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静电铝塑复合膜。
背景技术
目前食品复合包装膜在生产过程中受工艺条件限制,极易产生静电积累,如不能及时排出则会导致卷膜各层之间的静电吸附,对后工序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如带静电卷膜制成成品盖材后,在封盖时引起漏盖、下双盖等生产异常;静电严重时还会导致静电放电,产生电火花,存在极大生产安全隐患。目前消除该类包装膜静电的方法多数为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各种导电填料(抗静电剂)或采用表面喷粉,这两种方法都会对包装膜产生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防治静电、避免污染的抗静电铝塑复合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抗静电铝塑复合膜,包括基层、热封层,所述热封层采用低密度聚乙烯、环氧树脂的混合物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环氧树脂的混合物通过淋膜工艺贴合于基材上。
所述低密度聚乙烯、环氧树脂的混合比例为(4~9)∶(1~6),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环氧树脂的混合比例为(2~8)∶(1~7)∶(1~8),作为优选,低密度聚乙烯、环氧树脂的混合比例为8∶2,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环氧树脂的混合比例为6∶2∶1。
所述热封层的厚度为10-30μm,作为优选,厚度为:15μm、20μm、25μm、30μm。
所述淋膜工艺中,冷却辊采用网纹辊,其表面设有由网墙分隔的网孔。
所述网纹辊的网纹加网线数为30-60线/英寸,作为优选,加网线数为:40线/英寸、45线/英寸、50线/英寸、55线/英寸。
所述网孔的形状为矩形,作为优选,为正方形。
所述网孔的两个边长为0.3~1mm,0.3~1mm,作为优选,两个边长均为0.5mm。
所述网孔的深度为30~60μm,作为优选,其深度为:40微米、45微米、50微米。
所述网墙的宽度为0.01~0.1mm,作为优选,其宽度为:0.02mm、0.03mm、0.05mm、0.07mm。
所述网孔表面粗糙度为Ra6.3~Ra25,作为优选,其表面粗糙度为:Ra12.5、Ra25。
发明有益的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生产的桶盖卷膜,生产过程中降低了卷膜表面接触面和静电电荷的积累,起到静电防治目的,同时避免了抗静电剂和喷粉对的卷膜污染,利于食品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网纹辊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基层1,热封层2,网纹辊3,网孔4,网墙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这种抗静电铝塑复合膜,包括基层1、热封层2,所述热封层2采用低密度聚乙烯、环氧树脂的混合物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环氧树脂的混合物通过淋膜工艺贴合于基材1上。其中低密度聚乙烯、环氧树脂的混合比例为8∶2,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环氧树脂的混合比例为6∶2∶1。热封层2的厚度为10~30μm。
淋膜工艺中,冷却辊采用网纹辊3,其表面设有由网墙5分隔的网孔4,经过网纹辊3加工后,复合膜的表面也会产生相应的网墙和网孔,如图2所示。
所述网纹辊3的网纹加网线数为30~60线/英寸。网纹辊3的网孔4的形状为矩形,其两个边长分别为0.3~1mm。网纹辊3的网孔4的深度为30~60μm。网墙5的宽度为0.01~0.1mm。网孔4表面粗糙度为Ra6.3~Ra25。
上述方法制得的复合膜具有抗静电特性,本发明构思巧妙,产出的复合膜可用于方便面食品包装,可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因静电产生的生产异常,同时降低了传统工艺中抗静电剂、喷粉等对卷膜的污染,提高了食品卫生安全。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顶正包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顶正包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3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