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以及采用该添加剂的电解液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2007.4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5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王超;颜果春;齐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优锂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26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电解液 添加剂 以及 采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以及采用该添加剂的电解液。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化学电源,因其能量密度大,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之中。
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锂离子电池中承担着正负极之间锂离子的传递作用,它对电池的容量,工作温度范围,循环效率以及安全性能等至关重要。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一般由高纯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以及相应的添加剂组成。高纯有机溶剂和必要添加剂构成的溶剂一般由高介电常数有机溶剂、低粘度有机溶剂以及添加剂按不同比例混合组成,是电解液的主体部分,与电解液的性能密切相关。锂盐关系着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以及SEI膜的形成。
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电导率是电解液至关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决定了电池的内阻和倍率性能。提高电解液电导率,可以有效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倍率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以及采用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它可不同程度的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可有效提高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倍率及循环性能。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的非水电解液添加剂由二甲基乙酰胺(DMAC)组成,与非水电解液混合;所述的二甲基乙酰胺加入量与非水电解液按重量分数之比为1-5:100。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主要由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乙烯酯(EC)组成,其重量分数配方比为:DMC/EMC/EC=1/1/1,锂盐为LiPF6,重量分数为12%,通用添加剂为1份碳酸亚乙烯酯(VC),它们共同组成非水电解液;添加剂为二甲基乙酰胺(DMAC),其相对非水电解液的重量分数比为0.01-0.05,按照所述的比例加入到非水电解液中,配成电池的电解液。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组分配比合理,运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可以在石墨类电极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有效、致密和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以阻止有机溶剂和溶剂化锂离子的共嵌入,从而大大提高本发明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2、使用二甲基乙酰胺作为添加剂,提高了非水电解液电导率。
3、有效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倍率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的非水电解液添加剂由二甲基乙酰胺(DMAC)组成,与非水电解液混合;所述的二甲基乙酰胺加入量与非水电解液按重量分数之比为1-5:100。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主要由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乙烯酯(EC)组成,其重量分数配方比为:DMC/EMC/EC=1/1/1,锂盐为LiPF6,重量分数为12%,通用添加剂为1份碳酸亚乙烯酯(VC),它们共同组成非水电解液;添加剂为二甲基乙酰胺(DMAC),其相对非水电解液的重量分数比为0.01-0.05,按照所述的比例加入到非水电解液中,配成电池的电解液。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组分配比合理,运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可以在石墨类电极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有效、致密和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以阻止有机溶剂和溶剂化锂离子的共嵌入,从而大大提高本发明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2、使用二甲基乙酰胺作为添加剂,提高了非水电解液电导率。
3、有效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倍率性能。
实施例:
参看表1,将电解液样品分为6份,分别编号1、2、3、4、5和6六个样品组,其中样品1电解液样品加入占总电解液重量分数为1的添加剂,其中样品2电解液样品加入占总电解液重量分数为2的添加剂,其中样品3电解液样品加入占总电解液重量分数为3的添加剂,其中样品4电解液样品加入占总电解液重量分数为4的添加剂,其中样品5电解液样品加入占总电解液重量分数为5的添加剂,样品6电解液样品作为空白观察组不添加DMAC,然后进行电导率的对比,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优锂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优锂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20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合器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链式静止无功发生器相模块漏水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