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鼓面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1730.0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0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吉野澄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D13/02 | 分类号: | G10D13/02 |
代理公司: | 11205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臧建明;张洋 |
地址: | 日本静冈县浜松市***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鼓面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鼓面皮,能够获得与打击原声鼓的面皮时的感触类似的打击感。中层面皮(33)的外径小于外层面皮(32)的平坦部(32a)的外径及壳体的轴向一端侧的端部(2a)的内径。由此,可以将中层面皮(33)配设于较一对外层面皮(32)的平坦部(32a)与筒状部(32b)的连设部分及壳体(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2a)更内侧。因此,在对一对外层面皮(32)赋予张力时,可以防止对中层面皮(33)赋予张力。因此,与对外层面皮(32)及中层面皮(33)二者赋予张力的情况相比,可以强烈地感觉到打击平坦部(32a)时的力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鼓面皮(drumhead),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一方面降低打击声,一方面获得与打击原声鼓(acoustic drum)的面皮(head)时的感触类似的打击感的鼓面皮。
背景技术
作为形成模仿原声鼓的电子鼓或练习用鼓的打击面的鼓面皮,众所周知有一种鼓面皮,所述鼓面皮与原声鼓所使用的薄膜(film)制的面皮相比能够降低打击时的打击声。
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0-20854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鼓面皮,由网状原材料所构成,所述网状原材料是使多张网重叠而形成。
另外,在日本专利特开2009-229514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鼓面皮,打击面部的至少一部分由胶粘性的发泡体所构成,所述胶粘性的发泡体含有独立气泡(未与外部气体连通的空洞)。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20854号公报(段落[0011]等)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229514号公报(段落[0016]、段落[0043]等)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但是,所述专利文献1的鼓面皮与原声鼓所使用的薄膜制的面皮相比,打击时容易伸长。因此,打击该鼓面皮时的力道感觉较弱。
此外,所述专利文献2的鼓面皮是在被打击后借由鼓面皮的弹力而使鼓棒(stick)等反弹。因此,打击该鼓面皮时的打击感不同于原声鼓,所述原声鼓是借由赋予至面皮的张力而使鼓棒等反弹。
如上所述,用以降低打击声的现有的鼓面皮存在如下问题:打击时的打击感不同于原声鼓的面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鼓面皮,能够一方面降低打击声,一方面获得与打击原声鼓的面皮时的感触类似的打击感。
解决课题的手段以及发明的效果
一种鼓面皮,通过撑展于形成为筒状的壳体而形成打击面,所述鼓面皮包括:
圆环状的框部;
一对外层面皮,外缘固定于所述框部,并且由具有透气性的原材料所构成;以及
中层面皮,夹设于所述一对外层面皮之间,并且位于较所述框部的内周面更内侧,而且在所述框部的轴向视点上,外形形状形成为小于撑展所述外层面皮的所述壳体的内周圆。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鼓面皮,在一对外层面皮之间夹设(※)有中层面皮。因此,通过提高打击面的密度,所述打击面是由一对外层面皮及中层面皮所形成,可以增加打击面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由此,可以一方面使外层面皮由具有透气性的原材料所构成,一方面使打击面与原声鼓所使用的薄膜制的面皮类似。
(※夹设:to install between,设置于……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兰株式会社,未经罗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17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