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炼钢上料料斗秤快速检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0527.1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8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刘瑜;张良斌;黄裕东;李扬;卢晓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联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23/01 | 分类号: | G01G23/0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黄春松;姚姣阳 |
地址: | 2156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炼钢 料斗 快速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炼钢上料料斗秤快速检测方法,属于炼钢上料监测领域。
背景技术
炼钢厂需要设置电炉,同时配有相应的LF精炼炉和VD精炼炉,上料方法是指从地下料仓向废钢高位料仓和电炉、LF 炉高位料仓供料的方法。整个上料方法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来料→汽车受料槽→大倾角胶带机→卸料小车→高位料仓→称量料斗→炉旁汇总斗→下料口。
现有技术中,电炉旁料斗未安装计量秤,而称量料斗计量系统的故障检查只能通过工作人员现场巡检,或者计算机终端、现场显示器显示异常来判断,称量斗下料是否完成也只能依照称量斗计量显示和现场生产经验来判断,这种方法具有较大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在称量装置计量秤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校验,而现有技术中的校验方式需要现场工作人员徒手将砝码搬至称量料斗上进行标定校验,按照1吨的校验总重量,需要在现场准备40个25kg的砝码,若再增大砝码重量,人力搬运非常不便,即费时又费力,同时还非常占用现场空间,操作起来也具有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炼钢上料料斗秤快速检测方法,实现快速故障排查,为现场工作人员和炼钢生产提供便利。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型炼钢上料料斗秤快速检测系统。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炼钢上料料斗秤快速检测系统:包括称量装置和炉旁汇总斗,炉旁汇总斗上装有计量秤;称量装置包括3个料斗秤和2套快速校验器,3个料斗秤均安装在称量装置上,2套快速校验器对称设置在称量装置上。
进一步的,称量装置上的料斗秤与炉旁汇总斗上的计量秤通过压电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用于将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并通过计算机和现场显示器反馈显示每个料斗的称量数值。
进一步的,还包括相互检测装置,相互检测装置包括称量装置料斗秤和炉旁汇总斗料斗秤,称量装置料斗秤和炉旁料斗秤通过送料通道连接。
一种新型炼钢上料料斗秤快速检测方法,使用自动校验器和料斗秤进行自动校验与相互检测,按如下步骤:
(1)自动校验器自动校验后,称量装置上的料斗秤与炉旁汇总斗上的计量秤通过压电传感器将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并通过计算机和现场显示器反馈显示每个料斗的称量数值。
(2)工作人员对汇总斗的计量显示与称量装置的计量显示的数值进行对比,汇总斗的计量显示数值与称量装置的计量显示数值在误差范围内时表示下料完成,这时按照逆物流流向,从起点称量装置下振动给料机开始停机。如果发现称量料斗称量完成时的数字显示与汇总斗称量完成时的数字显示无法保持在误差范围内则需对计量方法进行排查。具体判断方式如下:
称量料斗数值同LF炉汇总斗保持在误差范围内,但与电炉汇总斗不在误差范围内时,则可能是电炉汇总斗计量方法故障。
称量料斗数值同电炉汇总斗保持在误差范围内,但与LF炉汇总斗不在误差范围内时,则可能是LF炉汇总斗计量方法故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炉旁汇总斗上料斗秤,与称量装置料斗秤数据进行对比实现互相校验,生产故障排查更加安全及时,降低了计量系统故障误时率,并且提高了方法的自动化程度;同时本发明原理简单、可以有效提高计量故障检测效率、优化上料系统控制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上料料斗故障快速排查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炼钢上料料斗秤快速检测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称量装置1和炉旁汇总斗2,炉旁汇总斗2上装有计量秤。称量装置1包括3个料斗秤和2套快速校验器,3个料斗秤均安装在称量装置上。2套快速校验器对称设置在称量装置上。另外,称量装置1上的料斗秤与炉旁汇总斗2上的计量秤通过压电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用于将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并通过计算机和现场显示器反馈显示每个料斗的称量数值。
本实施例还包括相互检测装置,相互检测装置包括所述称量装置1料斗秤和炉旁汇总斗2料斗秤,称量装置1料斗秤和炉旁料斗秤2通过送料通道连接。
上述新型炼钢上料料斗秤快速检测系统的使用使用自动校验器和料斗秤进行自动校验与相互检测,按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联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联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0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