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炭地下气化模型试验台及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9338.7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2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梁杰;王张卿;席建奋;崔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桂玲;李连生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炭 地下 气化 模型 试验台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炭地下气化模型试验台及试验方法,属于煤炭地下气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过程属于固定床气化过程,料层不能移动,只有通过工作面的移动,即温度场的扩展来保持气化过程的连续,因此要求模型试验台必须具有足够的几何尺寸。美国Lawe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在上世纪80年代建立的低压气化试验台,长10m、宽1m、高1m,能够观察地下气化温度场扩展情况,但不能模拟煤层倾角及煤层顶、底板和表土情况。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曾建立的高压地下气化试验台,长2m、直径为0.5m,能承受2.5MPa的压力,但由于几何尺寸小,气化压力高,难以观察到具有地下气化特征的温度场、压力场扩展情况。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工业地下气化工程研究中心在1986年建立的低压地下气化试验台,长6.8m、高0.85m、宽0.2m,通过整体吊装来模拟气化煤层的角度,能够观测到二维温度场扩展情况,但不能模拟煤层厚度及煤层顶、底板和表土情况,不能进行炉型结构参数和辅助气化工艺的研究,且参数测量都以人工测量为主。因此,建立一个多功能煤炭地下气化模型试验台对开展我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炭地下气化模型试验台及试验方法,本试验台的具体结构如下:
一种煤炭地下气化模型试验台,其结构包括气化炉和数据采集系统,所述气化炉炉膛纵向和横向断面呈上侧开口的U字形炉膛,炉膛前后左右及底部从内到外依次分别设置有耐火层、保温层、密封层和耐压层;所述的耐火层是由耐火硅材料一次浇铸定型而成,所述保温层为用高温胶粘贴在密封层内侧的岩棉保温板;所述密封层是使用钢板焊接成的箱体;所述耐压层是通过浇铸形成的钢筋混凝土层;在炉膛内底面是由模拟底板岩层材料铺设的底板,在底板之上填有煤层,煤层之上是由模拟顶板岩层材料铺设的顶板,顶板之上是表土层,在表土层之上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之上设有盖板,所述煤层底部沿气化炉纵向设有气化通道和气流通道;
所述气化炉顶部设有用于供气体输出、输入的管道,所述管道由气化炉顶部穿入炉膛内部的试验用煤层中与气化通道相连通;
所述气化炉四周设有多个用于观察点火过程中点火端煤层和气化过程中气化通道煤层燃烧情况的观察孔;
所述气化炉上设有多个用于导出煤气和通讯信号线的工艺参数测量孔;
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若干用于测量顶板压力和位移的应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测量温度的热电偶、用于导出气体的不锈钢管以及数据采集设备,所述热电偶设置在炉膛内被测煤层中,通过补偿导线与气化炉外部的温度数据检测设备相连;所述不锈钢管的一端设置在被测煤层的气化通道正上方,不锈钢管穿过工艺参数测量孔与气化炉外部的气体数据采集设备相连。
上述煤炭地下气化模型试验台的保温层自下而上分为第一保温和第二保温,第一保温层是厚度为0.5m的粘土层,第二保温层是0.1m厚的岩棉层。
上述煤炭地下气化模型试验台,其具体结构是气化炉长4.45m、宽1.17m,高1.57m;所述气化炉的耐火层厚度是0.15m;所述气化炉的保温层厚度是0.6m;所述气化炉的密封层厚度是20mm;所述气化炉的耐压层的左侧壁厚度大于右侧壁厚度,左侧壁厚为0.4m,右侧壁厚为0.3m;所述气化炉的耐压层的钢筋网是由直径不相等的两种钢筋交替放置组成;所述气化炉设有4个观察孔;所述气化炉设有19个工艺参数测量孔。
一种应用于上述试验台的试验方法,其步骤包括如下:
步骤1—布置试验现场步骤:根据工业现场的水文地质资料,从气化炉底部开始依次填充从现场提取的或用相似材料砌铸的底板、煤层、顶板、含水层、岩层和表土,其厚度按现场实际厚度的1/10~1/30的几何缩比确定;表土层上面覆盖50~100mm保温岩棉;
步骤2—布置管道和通道的步骤:在所述的煤层中沿炉体纵向方向设置一条气化通道,气化通道纵向截面为50×50mm~100mm×100mm,在气化通道中每隔0.5~1m设置一个煤堆,煤堆的截面积占气化通道截面积的1/3~1/2,形成变截面气化通道;
在气化通道每隔0.5~1米,沿煤层上下倾斜方向设置一个气流通道,采用梯形耐火混凝土支架支护,气流通道截面为50×50mm~100mm×100mm,并与所述顶板中的钻孔相连,形成进、出气通道和辅助通道;在气流通道两侧的煤层中交错设置若干个截面为25×25mm~50mm×50mm的小盲巷作为煤层的疏松裂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9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ZM6合金光谱标准物质的配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