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集成膜技术处理硝酸铵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8728.2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1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方;王明亚;王明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清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膜技术 处理 硝酸铵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集成膜技术处理硝酸铵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处理硝酸铵废水主要有以下几种:吹脱法、生化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吹脱法则需要加化学药剂调节pH值,且吹脱后废水中铵盐残留量过高,还有对大气的二次污染等问题。生化法是将废水收集至生化池中,用细菌将铵盐分解,最后形成氮气。在生化反应过程中,需要加入碳源和菌种,并且当水中铵盐浓度稍高,即氨氮达到500mg/L时,菌种就会死亡,无法进行生化反应。离子交换法是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硝酸铵,但再生操作频繁,还要处理清洗水,不太方便。电渗析法能将废水中的大部分硝酸铵回收,但是处理后,水中残留的氨氮浓度还太高,不能达到2011年颁布国家环保要求的水中氨氮10mg/L和总氮≤30mg/L的指标。既不能排放也无法回用,给生产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电渗析是在脱盐领域使用了几十年的老技术,不少研究者发现电渗析器在水中离子少的情况下,会在离子交换膜间发生水解离反应,水解离成H+和OH—离子,用来补充水中的离子,它们成为电荷的载体,这种反应称之为极化反应。电渗析器极化反应发生后,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导致电渗析器的工作效率降低,出水水质下降,耗能增加,因此一般电渗析器制得纯水的电导率不高,因此现在脱盐领域内电渗析技术已逐步被反渗透技术所取代。但在处理硝酸铵废水的领域内,电渗析技术与其他方法相比仍然占绝对优势。
电渗析技术处理废水时,在多级串联的电渗析器末段,由于水中的大部分硝酸铵,即导电离子已经被脱除,水中导电离子很少,就极易发生极化反应。这样使得水中的硝酸铵脱除不完全,不能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另外电渗析器膜的密封手段较简单,主要靠膜与膜之间的弹性密封,工作一段时间后,不同膜收缩膨胀不均匀,导致电渗析器膜堆变形,膜间串水,浓水室溶液串流到淡水室溶液,使出水水质变差,这些都是其难以克服的缺点。
反渗透是近几十年内发展起来的膜分离技术,已在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大型锅炉补给水处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也用于乳品和果汁及生物和生化制剂的分离和浓缩方面,以及饮用水和高纯水的制备方面。近年来反渗透技术也在废水处理领域内得到应用,但有人尝试将反渗透技术应用于硝酸铵废水处理时,发现反渗透膜对硝酸铵的透过率很高。据文献介绍,反渗透膜对NH4+离子的去除率为70~90%,对NO3—离子的去除率为50~75%。也就是说反渗透膜对NH4+离子的透过率10~30%,对NO3—离子的透过率为25~50%。这与反渗透膜对NaCl的去除率为99%相比,这给要实现全部脱除硝酸铵的废水处理的工程带来很大的困难,使得我国至今没有反渗透应用于处理硝酸铵废水的先例。
我国发明专利ZL200910177557.1公开了一种回收氨氮废水用的电去离子方法及装置,回收硝酸铵废水的工程实例表明,电去离子装置更适应于较低浓度的硝酸铵废水处理,而在高浓度硝酸铵废水浓缩方面,从浓缩效果看,反渗透技术较适合。
另外目前电渗析技术处理硝酸铵废水时,其预处理工艺中过滤采用纤维棒过滤,可除去大于5μm的颗粒物,其过滤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治理硝酸铵废水领域内尚未使用过超滤膜工艺处理。
预处理工艺中采用酸碱中和调节溶液pH值到6.5~7左右。酸碱中和工艺也有调节操作复杂和增大废水中硝酸铵浓度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处理硝酸铵废水的浓缩效果不佳、过滤精度不高、操作复杂以及处理后废水中硝酸铵浓度高等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集成膜技术处理硝酸铵废水的方法,该废水原液经酸碱中和调pH值工艺和冷却工艺处理后,再依次经如下膜工艺步骤组成的集成膜处理:
(1)超滤膜工艺,采用超滤膜工艺过滤,去除废水原液中大于0.1μm的胶体和颗粒物,达到污染指数SDI≤3;
(2)反渗透膜工艺,采用反渗透膜工艺对预处理后的水进行脱盐,得到硝酸铵质量浓度接近10%的浓水和小于0.03%的淡水,该浓水回送入硝酸铵生产母液中,而所得到的淡水经脱气膜工艺再进入电去离子膜工艺进行深度脱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清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清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87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