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时间场景准入分析的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7943.0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6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欣;刘思革;崔艳妍;惠慧;刘伟;苏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时间 场景 准入 分析 分布式 电源 最大 渗透 评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时间场景准入分析的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分布式能源的并网运行将使得传统配电网由一个辐射状的无源网络变为一个有源网络,这改变了电力系统中的原有潮流分布和保护设置。同时,由于分布式电源具有数量多、范围广、容量小、随机性、间歇性等特点,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应用,配电网规划与运行将受到显著影响。
分布式电源渗透率(Penetration Level,PL)是衡量某一区域内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影响的重要指标,其定义为分布式电源总出力与区域用电负荷的比值。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评估,即给出某一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最大接纳容量。满足这一条件,需要电网在任一时刻均处在各种电气约束之内。随着分布式电源数量逐步增多,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的评估分析已经成为配电网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以对分布式电源利用效率和配电网整体效益的提升产生有益影响。
目前,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评估一般根据相关技术导则规定,或基于规划人员经验确定,评估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接纳能力,因此亟需一种系统科学的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评估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时间场景准入分析的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电网负荷特性与分布式电源出力特性,选取电网时间场景,并在选定电网时间场景下进行电网准入容量分析,进而得到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评估结果,能够很好的解决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的评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基于时间场景准入分析的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电网负荷特性和分布式电源出力特性进行分析;
步骤2:选取电网时间场景;
步骤3:分析电网时间场景下的电网准入容量;
步骤4:综合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最大渗透率。
所述步骤1中,所述电网负荷特性包括年负荷特性和日负荷特性;基于电网负荷历史数据,分析电网年负荷特性与电网日负荷特性,确定电网年负荷特性的峰谷时段与电网日负荷特性的峰谷时段,即完成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分析。
所述电网年负荷特性的峰谷时段和电网日负荷特性的峰谷时段对应的峰谷时段负荷定义为:
PLpeak(t)=PL(t),且PL(t)>PLmin+80%(PLmax-PLmin) (1)
PLvalley(t)=PL(t),且PL(t)<PLmin+20%(PLmax-PLmin) (2)
其中,PLpeak(t)为电网高峰时段负荷,PLvalley(t)为电网低谷时段负荷,PL(t)为时刻t的电网负荷,PLmax为电网最大负荷,PLmin为电网最小负荷。
所述步骤1中,基于分布式电源出力特性模型与地区气候历史数据,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得到分布式电源的年出力特性曲线,确定分布式电源年出力特性的峰谷时段与日出力特性的峰谷时段,即完成对分布式电源出力特性的分析。
所述分布式电源年出力特性的峰谷时段与日出力特性的峰谷时段对应的分布式电源峰谷时段出力定义为:
PGpeak(t)=PG(t),且PG(t)>PGmin+80%(PGmax-PGmin) (3)
PGvalley(t)=PG(t),且PG(t)<PGmin+20%(PGmax-PGmin) (4)
其中,PGpeak(t)为分布式电源高峰时段出力,PGvalley(t)为分布式电源低谷时段出力,PG(t)为时刻t的分布式电源出力,PGmax为分布式电源最大出力,PGmin为分布式电源最小出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79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