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6890.0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4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井筒正人;渡边贵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04C2/10 | 分类号: | F04C2/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李婷,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泵,在转子的低速旋转和高速旋转时连结内转子的中心和外转子的中心的基准线旋转而吐出量变化的泵中,能够令其泵效率提高。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存在令作为连结内转子的中心和外转子的中心的线的基准线旋转移动、令泵吐出量可变的内接齿轮式油泵。作为这种油泵,存在专利文献1(日本再公表WO2010/01362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96011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以下,概述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油泵。另外,在说明中,符号原样地使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使用的符号。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偏心式可变容量泵中,具有令外插于外转子13的调整环14、和令该调整环14的滑接部C与壳体1的引导面S滑接从而设定调整环14的姿态的引导机构G〔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
作为引导机构G构成为,具有以平行于驱动旋转轴芯X的姿态贯通形成于调整环14的第1臂部C1和第2臂部C2的第1引导销21和第2引导销22,与该第1引导销21以及第2引导销22对应,具有形成于壳体1的壁部1A的圆弧状的第1引导槽T1和第2引导槽T2。
第1引导槽T1和第2引导槽T2成形为下述形状:在调整环14的移动时,令从动轴芯Y进行绕驱动旋转轴芯X公转的运动,同时,令调整环14进行绕从动轴芯Y自转的运动。
此外,以往存在下述内接齿轮式油泵:在形成于吐出口终端部和吸入口始端部之间的密封台肩上形成浅槽。在专利文献2(特开2010-96011号公报)所公开的油泵中,在所述小密封台肩中,设置有从吐出口7的终端的转子外径侧向转子旋转前方延伸的槽11a〔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1)、图(3)〕。
从所述槽11a,向泵室10的容积变为最小的位置的空间g中导入液压,令半周相反侧的外转子3和内转子2的齿相互地压接,从而两转子间的齿顶间隙缩小,从该齿顶间隙的液体泄露量变少〔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4)a参照〕。
泵室10在吐出终点和吸入开始点之间,需要暂时切断相对于吸入口6和吐出口7的两者的连通,为了在槽11a的设置后也确保该功能,形成有令吸入口6的始端的转子外周侧的一部分向转子旋转方向前方变位的退让部12〔专利文献2的图(3)参照〕。
专利文献1:日本再公表特许WO2010/0136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96011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油泵中,在吐出口7的终端形成槽11a、在吸入口6的始端形成有退让部12,所以加工部位多,花费成本。此外,通过在吸入口6的始端形成退让部12,吸入口6的角度以及面积减少,所以不能充分吸入油而油的吸入量减少,有可能泵性能降低。
此外,在将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油泵应用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偏心式可变容量泵时,在高速旋转时,位于形成于吐出口终端部和吸入口终端部之间的密封台肩上的空间g与吐出口7和吸入口6连通。由此,油泄漏而泵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在包括内转子和内接有该内转子的外转子的可变容量类型的内接齿轮式的泵中提高泵效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因此,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锐意反复研究,结果通过令本发明的第1方式为下述油泵而解决了上述课题:在通过令连结内转子和外转子的旋转中心的基准线旋转而令从吸入口移送到吐出口的每1转的流体的量变化的油泵中,具有在从所述吐出口的终端部到所述吸入口的始端部之间形成第2分隔部的泵壳体,该第2分隔部的宽度尺寸形成为与由低速旋转时通过该第2分隔部的所述内转子和所述外转子构成的齿间空间的形成范围相同或者稍大,且形成有从所述吐出口终端部且内径侧附近与所述第2分隔部为同一面且连续的突出面部,且该突出面部和所述第2分隔部与高速旋转时通过所述突出面部和所述第2分隔部的所述齿间空间的形成范围相同或者稍大。
通过令本发明的第2方式为下述油泵而解决了上述课题,在第1方式中,突出面部形成为下述形状:沿由高速旋转时的内转子和外转子构成的齿间空间通过所述第2分隔部时的旋转后方侧的接触点的轨迹的形状。
通过令本发明的第3方式为下述油泵而解决了上述课题,在第1方式中,突出面部形成为大致方形。通过令本发明的第4方式为下述油泵而解决了上述课题,在第1方式中,突出面部形成为大致三角形。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6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4C 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液体变容式机械
F04C2-00 旋转活塞式机械或泵
F04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都具有相同数目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08 .相互啮合式,即带有与齿轮机构相似的配合构件的啮合
F04C2-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中的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24 .反向啮合式的,即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4C2-30 .具有F04C2/02,F04C2/08,F04C 2/22,F04C 2/24各组中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征,或具有包含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的特征,并且配合元件之间具有其他形式的运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