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4491.0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0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郭京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京娟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P1/02;A61P17/02;A61P3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小儿 手足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西医治疗以静脉输液抗病毒、对症支持为主。静脉用药虽然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患儿皮疹的消退以及反复发热的控制,疗效缓慢;临床试验证明,利用中药治疗手足口病,皮疹消退快;中药治疗副作用小,疗效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本病属中医学温病、时疫等范畴。为感受湿热疫毒时邪,由口鼻、肌肤而入,湿热上蒸于口,出现口舌疱疹、溃疡;两邪相搏,毒随气泄,外发肌肤,则出现手、足、臀部斑丘疹、疱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银不换7-9份、山豆根5-8份、地涩涩3-6份、伤寒草6-9份、黄柏4-7份、粘山药7-9份、茯苓7-10份、地草果5-9份、地精草3-6份、薄荷5-7份、宁波溲疏3-5份。
优选的,银不换8份、山豆根6份、地涩涩4.5份、伤寒草7.5份、黄柏5.5份、粘山药8份、茯苓8.5份、地草果7份、地精草5份、薄荷6份、宁波溲疏4份。
制备方法按传统的制备方法,水煎制成汤剂。
方中:银不换、山豆根、地涩涩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散瘀止痛,利咽消肿,活血止血;伤寒草、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粘山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地草果、地精草散风清热,疏肝消肿,清肝息风;薄荷、宁波溲疏疏散风热,透疹利咽,疏肝解郁,退热利尿。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所选的患儿来源于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44例,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中的重症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按就诊顺序排号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7个月至6岁,其中<1岁4例,~3岁44例,~5岁16例,~7岁8例,平均2.8岁;对照组72例,其中男40例,女34例;年龄8个月至7岁,其中<1岁6例,~3岁48例,~5岁12例,~7岁6例,平均2.9岁。所有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部分患儿伴有发热、呕吐、易惊、肢体抖动、食欲不振、皮疹等症状。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2008年及2009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有流行病学资料;发热;手足皮疹;口腔溃疡和疱疹。
3、治疗方法治疗组患儿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即取银不换8g、山豆根6g、地涩涩4.5g、伤寒草7.5g、黄柏5.5g、粘山药8g、茯苓8.5g、地草果7g、地精草5g、薄荷6g、宁波溲疏4g,水煎成汤剂,每日一剂,分4次服用;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对症处理,口服利巴韦林10mg/kg;两组均7d为一个疗程。
4、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1)痊愈: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2)显效:体温正常或有低热,疱疹结痂,明显减少,口腔溃疡大部分愈合,饮食正常;(3)无效:仍有发热,疱疹,口腔溃疡未减少或增多,进食少。
4、治疗结果(1)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两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
(2)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组治疗后退热、口腔溃疡愈合、皮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称取银不换8g、山豆根6g、地涩涩4.5g、伤寒草7.5g、黄柏5.5g、粘山药8g、茯苓8.5g、地草果7g、地精草5g、薄荷6g、宁波溲疏4g,水煎制成汤剂。
实施例二:称取银不换9g、山豆根5g、地涩涩3g、伤寒草9g、黄柏4g、粘山药7g、茯苓10g、地草果9g、地精草3g、薄荷5g、宁波溲疏3g,水煎制成汤剂。
实施例三:称取银不换7g、山豆根8g、地涩涩6g、伤寒草6g、黄柏7g、粘山药9g、茯苓7g、地草果5g、地精草6g、薄荷7g、宁波溲疏5g,水煎制成汤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京娟,未经郭京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44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沼渣的奶牛饲料添加剂
- 下一篇:用于控制车辆的门打开的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