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壳极限耐压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0278.2 | 申请日: | 2013-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4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洪普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限 耐压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泡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泡壳极限耐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厂家在生产灯泡过程中都会对灯泡承压能力进行测试,从而保证泡壳可以承受当内部钨丝熔断所产生的瞬间膨胀压力而不发生爆炸,确保灯泡安全使用。如公开号为102589981A的发明专利所示,本发明人针对现有的灯泡测试问题发明出了泡壳压力测试装置,该装置是在瞬间向泡壳内注入额定的气压,模拟灯丝爆炸时的瞬间冲击力,用以测试泡壳的抗冲击能力。该装置虽然可以简单、准确、安全可靠地检测泡壳的瞬间承压能力,但是不能够测试出泡壳的极限耐压承受能力,从而不能真正检测出批量泡壳的极限耐压品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安全系数高的泡壳极限耐压测试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泡壳极限耐压测试装置,包括:将测压介质送入泡壳内的输送泵,输送泵的介质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测压介质源,输送泵的介质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泡壳,输送泵首先将测压介质送入泡壳内使泡壳内的压力达到用户期初设定值,然后输送泵在控制阀的作用下缓慢地继续将测压介质送入泡壳内使泡壳内的压力自设定值开始逐渐增加;
用于测试泡壳内压力值的传感器;
用于控制输送泵输送速度的控制阀,控制阀根据传感器感反馈至控制器的信号来调节输送泵的输送速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输送泵的介质输出端连接有缓冲容器,该缓冲容器用于降低输送泵输出的测压介质的压力对泡壳的冲击力。
在本发明中,所述缓冲容器上连接有泄压阀或安全阀。
在本发明中,所述测压介质为液态或气态物质。
在本发明中,所述输送泵为增压泵,控制阀为控制增压泵进气量或进气压力的电气比例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输送泵迅速地将测压介质送入泡壳内使泡壳内的压力达到用户期初设定值,接着输送泵缓慢地将测压介质送入泡壳内使泡壳内的压力自设定值开始逐渐增加,直至泡壳爆裂,然后传感器或外部机器记录下泡壳爆裂时的最高压力值,从而测出泡壳的极限耐压值,测试简单、方便、快捷;进一步,本发明是直接通过控制阀控制输送泵的输送速度,而不是在介质管道中加入控制器控制介质流量的方式来实现泡壳内的压力控制,这种方式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减少泡壳内的瞬间压力冲击,使测试效果更加精确、真实、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成本低、安全系数高的泡壳极限耐压测试装置,其包括将测压介质送入泡壳1内的输送泵2、用于测试泡壳1内压力值的传感器4和用于控制输送泵2输送速度的控制阀5,输送泵2的介质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测压介质源3,输送泵2的介质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泡壳1,控制阀5的控制端与传感器4连接,控制阀5根据传感器感4反馈至控制器7的信号来调节输送泵2的输送速度。所述控制器7可为PLC等控制器。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泵2的介质输出端连接有缓冲容器6,该缓冲容器6用于降低输送泵2输出的测压介质的压力对泡壳的冲击力。所述缓冲容器6上连接有泄压阀或安全阀,避免缓冲容器6内的压力过大,或是测试结束后的正常卸压以确保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测压介质为水,水的爆破冲击力影响较气体的爆破冲击力小,更加有利于安全测试,当然所述测压介质亦可为油等液体物质,或者为氮气等气态物质。所述输送泵2为用气体控制且用于输送气体或液体的增压泵,控制阀5为控制增压泵进气量或进气压力的电气比例阀。
测试时,增压泵首先迅速地将水送入泡壳1内使泡壳1内的压力达到用户期初设定值(所述设定值的大小根据不同型号的泡壳来确定,在此假设设定值为2MPa),接着传感器4将信号通过PLC传给电气比例阀,电气比例阀收到信号后,控制增压泵暂停动作,使泡壳1内的压力出现小范围的回落或暂停,再接着电气比例阀通过用户设定值控制增压泵的进气量或进气压力使增压泵内活塞缓慢动作继续将水进一步送入泡壳内,直至传感器4或其他设备检测到的压力值瞬间骤然下降则表明泡壳破裂,增压泵停止工作,传感器4或外部机器记录下泡壳爆裂时的压力值,从而测出泡壳的极限耐压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洪普,未经李洪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02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材料反射特性测量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袖珍分体式卤素检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