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野外环境的医疗方舱的辐射分级防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9243.7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0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帅万钧;晁勇;苏卫华;谭树林;李安民;张少东;吴丽华;牛福;高华永;崔向东;张文昌;端慧敏;王福利;杨全胜;刘琼;王宁;曹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6/10 | 分类号: | A61B6/10;E04H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言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9 | 代理人: | 陈海平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野外 环境 医疗 辐射 分级 防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野外环境的医疗方舱的辐射分级防护方法,尤其是一种车载医疗方舱的辐射分级防护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在方舱中工作的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工作场所的适形辐射分级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CT设备是以X射线为人体断层扫描透射能量的计算机辅助成像设备,已成为医院普及性的检查和诊断医疗设备,CT检查在显示横断面方面明显优于X光片,能为急诊救治中的外科手术提供最有价值的指导性信息。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近几年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野战医疗所、方舱医院系统以其快速机动的特点为抗震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方舱CT设备的研制,为野外急救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例如中国专利ZL201210396745.5中就公开了一种野战CT方舱,所述舱体为手动推拉翻板式双扩大板式结构,所述方舱前部设有H型架,所述方舱内部分为CT控制室和CT扫描室,所述CT控制室位于方舱前部,CT控制室内布置有图像采集工作站、图像处理工作站、医学显示器、工作椅、观片灯和诊断报告打印机,所述CT扫描室布置有CT主机、扫描架、扫描床、CT减振支架和医用胶片打印机。该方舱可用自装卸车装载运输,具备强大的机动能力,内部具有CT设备及功效保障设备设施,能够满足为方舱医院CT检查提供保障。
然而CT装置以X射线为检查手段,电离辐射对人体具有较大危害,其工作场所必须采取辐射防护措施。在固定的检查室墙壁包裹防止X射线穿透的铅屏蔽层可有效防止X射线的泄露。现有的CT装置通常固定在医院的检查室内,铅屏蔽层厚度采用统一厚度,因此一台多排CT设备的铅屏蔽层重量为2吨左右,这对于位置固定的检查室来说,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为了适应野外医疗的需求,方舱CT装置需将CT设备安装于方舱内,由汽车运输。现有技术中都采用大载重量的运输车辆作为移动工具,直接将固定的检查室装载在载重汽车上。然而,这样的方式对汽车的性能要求很高,并且由于整个方舱系统设备众多,自重很大,汽车在移动时显得笨重,机动性较差。另一方面,为了满足灵活机动的使用需求,承载车辆的车体长度和载重量就必须有所限制,而这种限制又使得车辆无法承载整个固定的检查室重量,所以这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对矛盾。再一方面,可以考虑将舱体内的设备数量减少一些,然而,更少数量的设备将减小整个医疗方舱的医疗服务能力,也就是说,医疗服务能力将变得低下,无法满足野外医疗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用于野外环境的医疗方舱,使得其重量减小,在提高其机动性的同时保持其医疗服务能力和安全水平,申请人经过潜心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野外环境的医疗方舱的辐射分级防护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至少一个上述问题而完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野外环境的医疗方舱的辐射分级防护方法。通过该方法,使得在其他设备无法减轻重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CT设备辐射特点和使用环境要求,在确保辐射防护达标的前提下,减少辐射防护屏蔽层的总质量,从而减少方舱总重,提高车载方舱的机动灵活性。具体地,一种用于野外环境的医疗方舱的辐射分级防护方法,该医疗方舱为翻板式双扩结构的大板式舱体,所述方舱内部包括CT控制室和CT扫描室,所述CT控制室位于方舱前部,CT扫描室中设置有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CT装置散射辐射剂量分布曲线;2)将方舱划分为多个子区域;3)根据下述公式确定每个子区域的方舱内壁上所需设置铅板的厚度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9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子检测侵染甘蔗的高粱花叶病毒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藻蓝蛋白的纯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