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理拓扑的配网接线图生成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85706.2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9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唐铭;苏运光;李猛;孙云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理 拓扑 接线 生成 算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理拓扑的配网接线图生成算法,该方法用于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平台人机界面部分的软件集成,软件属于电网调度自动化领域。
背景技术
配网接线图是配电网供电情况的简化图,是电网调度人员的常用工具。配网接线图可用于编写停电计划、制定负荷转供方案、发布配网调度命令、故障处理等。然而,配网接线图生成涉及数目可观的厂站、关系复杂的线路,现有软件在生成配网接线图时往往需要手工绘制或手工调整,其生成结果可能与实际厂站及线路的地理分布不一致,也不易被调度人员所接受。
基于地理拓扑的配网接线图生成算法,综合考虑了地理位置、拓扑关系、线路走向等多个因素,并采用自动布局的方式,自动生成基于地理拓扑的配网接线图,其结果与实际地理分布保持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构建线路-节点和线路-线路的拓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理位置自动布局生成接线图,满足配网系统对接线图的需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地理拓扑的配网接线图生成算法。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基于地理拓扑的配网接线图生成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定义和建立节点、线路层;
(2)、构建节点、线路的网络拓扑结构;
(3)、依据算法生成基于地理拓扑的配网接线图。
上述步骤(1)的过程如下:
(2a)、读取节点、线路数据;
(2b)、判断节点、线路类型;
(2c)、定义节点、线路特征行为方法;
(2d)、建立节点、线路层。
上述步骤(2)的过程如下:
(3a)、加载节点、线路数据层;
(3b)、查找线路-节点连接关系和线路-线路相邻关系;
(3c)、构建网络拓扑结构。
上述步骤(3)的过程如下:
(4a)、加载节点、线路数据层;
(4b)、读取网络拓扑结构;
(4c)、判断待布置节点与已有节点的距离;
(4d)、生成基于地理拓扑的配网接线图。
上述步骤(2c)中的行为方法是依据类型定义符合节点和线路各自特征的,即节点和线路的行为方法都与其特征类型相匹配,实现各节点和线路的具体功能;各节点和线路的行为方法之间不存在重复,并且某类节点或线路行为方法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类节点和线路功能的实现。
上述步骤(3)中,拓扑结构关联所有节点和线路,并定义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线路对节点的引用,将线路与首、末端节点的特征关联,以便从线路获得节点的属性特征;通过线路与相邻线路位置关系的定义,可以明确单个节点上多条线路的绘制关系,避免线路的重叠显示。对线路-节点和线路-线路拓扑关系的建立,将所有节点和线路连接起来形成网状结构,单个节点或单个线路的改变将带来网状结构的重构。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基于地理拓扑的配网接线图生成算法,在地理拓扑的基础上,结合节点、线路的地理位置,生成配网接线图。该算法对节点、线路位置自动排布,减少手动工作量,布局结果不仅清晰美观,而且符合实际地理分布。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节点、线路层生成流程图;
图3为节点、线路拓扑关系构建流程图;
图4为配网接线图生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地理拓扑的配网接线图生成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定义和建立节点、线路层;
(2)、构建节点、线路的网络拓扑结构;
(3)、依据算法生成基于地理拓扑的配网接线图,
拓扑结构关联所有节点和线路,并定义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线路对节点的引用,将线路与首、末端节点的特征关联,以便从线路获得节点的属性特征;通过线路与相邻线路位置关系的定义,可以明确单个节点上多条线路的绘制关系,避免线路的重叠显示。对线路-节点和线路-线路拓扑关系的建立,将所有节点和线路连接起来形成网状结构,单个节点或单个线路的改变将带来网状结构的重构。
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1)的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57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血栓收集器的临时滤器
- 下一篇:基于外包平台的项目资源动态配置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