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于高边坡或地质复杂区域上的承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4431.0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1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公平;周钟;唐忠敏;曾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27/2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于 高边坡 地质 复杂 区域 承重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建于高边坡或复杂地质区域上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结构本体(1)、承重基础(2)和内部设置有加固件(3)的岩区基体(4),所述承重基础(2)的上部与所述的承重结构本体(1)连接,下部与所述的岩区基体(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于高边坡或复杂地质区域上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区基体(4)为复杂地质地区或高边坡区域内的经钻孔灌浆固结形成的灌浆固结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于高边坡或复杂地质区域上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岩区基体(4)内的加固件(3)之一为竖直的设置在所述岩区基体(4)内的锚杆束(5),所述锚杆束(5)具有一个伸出端(6),所述伸出端(6)伸入所述的承重基础(2)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于高边坡或复杂地质区域上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岩区基体(4)内的加固件(3)之一为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岩区基体(4)内的系统锚杆(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于高边坡或复杂地质区域上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有所述系统锚杆(7)的所述岩区基体(4)外侧的边坡上还设置有钢筋砼面板(8),所述系统锚杆(7)具有一个伸出段(9),所述伸出段(9)伸入所述的钢筋砼面板(8)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于高边坡或复杂地质区域上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岩区基体(4)内的加固件(3)之一为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岩区基体(4)内的预应力锚索(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于高边坡或复杂地质区域上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有所述预应力锚索(10)的所述岩区基体(4)外侧的边坡上还设置有钢筋砼面板(8),所述预应力锚索(10)具有一段伸出节(11),所述伸出节(11)伸入所述的钢筋砼面板(8)内。
8.用于建造权利要求3所述承重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础开挖,根据图纸要求,在复杂地质或高边坡地区内的选定区域开挖形成所述承重基础(2)的建基面(12);
2)岩区基体施工,在开挖结束后形成的所述建基面(12)临空侧原始地形线边坡面(13)上,向所述建基面(12)以下的岩层内植入加固件(3)构成含有所述加固件(3)的岩区基体(4);
3)岩区基体(4)的固结,在岩区基体(4)施工完成后,根据建基面(12)开挖时获得的地质情况,在所述建基面(12)上向岩区基体(4)内钻设灌浆孔(14),并通过所述灌浆孔(14)向所述岩区基体(4)内进行固结灌浆施工,形成灌浆固结体结构的岩区基体(4),与此同时向所述灌浆孔(14)中插入锚杆束(5)形成群桩基础,完成岩区基体(4)的固结;
4)承重基础(2)以及承重结构本体(1)的施工,在所述岩区基体(4)上以建基面(12)为基面,由下往上分别进行承重基础(2)和承重结构本体(1)砼的浇筑施工,这样便完成了一件所述承重结构的施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对所述复杂地质或高边坡地区内的选定区域的开挖采用的是人工开挖或小药量爆破式开挖。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植入所述岩层内的加固件(3)分别为系统锚杆(7)和/或预应力锚索(10),并且在分别植入所述系统锚杆(7)和/或预应力锚索(10)后,随之在所述建基面(12)临空侧原始地形线边坡面(13)上浇筑钢筋砼面板(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443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式断带抓捕器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