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工业废水中六价铬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4294.0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林璋;陈志;王永净;吕香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 |
地址: | 35000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工业废水 中六价铬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工业废水中六价铬的方法。采用三金属复合氧化物[xA(II)O·yB(II)O·zC(III)O3/2]吸附工业废水中的六价铬,其中A和B选自Zn、Mg、Ca、Cu、Co、Ni、Fe中的任意两种,C选自Fe、Al、Ti中的任意一种;且2<(x+y)/z<4。工业废水循环通过填充有所述三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滤柱,直至六价铬的浓度低于0.5mg/L。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工业废水中六价铬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六价铬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电镀,冶金,颜料,印染,铬盐生产等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都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上述行业持续大量排放含六价铬工业废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六价铬毒性大,迁移性强,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为人类确定致癌物。传统的工业含六价铬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是化学还原-沉淀法,即通过还原剂将高毒,高迁移性的六价铬还原成低毒的三价铬,再加入碱使三价铬形成沉淀而从废水中除去。然而这种方法需要添加大量的化学试剂,且产生大量的含铬污泥,不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无法提炼回收铬资源。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工业含六价铬废水治理从末端治理向清洁生产工艺、物质循环利用、废水回用方向发展,使清洁生产成为生产力,缓解日益加剧的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基于这种发展趋势,一些工业含铬废水处理的新技术被相续研究和开发出来,包括吸附法,生物法,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然而这些方法在处理工业含六价铬废水中仍然存在很多缺点。例如,用于吸附法传统吸附剂存在吸附量偏低,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长或制备过程需要昂贵的化学试剂等缺点;生物法处理周期长,处理量有限,还原后形成的三价铬容易与有机物形成迁移性强的有机铬;离子交换法成本较高。此外,离子交换法和膜法所用载体材料都是有机物,处理酸性高浓度的含六价铬废水容易被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工业含六价铬废水,提供一种利用三金属复合氧化物高效,快速吸附废水中的六价铬的方法,使水中所含六价铬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方案:采用一种三金属复合氧化物[xA(II)O·yB(II)O·zC(III)O3/2]吸附工业废水中的六价铬,其中A和B选自Zn、Mg、Ca、Cu、Co、Ni、Fe中的任意两种,C选自Fe、Al、Ti中的任意一种;且2< (x+y)/z <4。
与现有的含六价铬吸附材料不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利用三金属复合氧化物吸附六价铬的方法。在工业含六价铬废水处理过程中,三金属复合氧化物直接水化成层状三金属氢氧化物,能够高效,快速的吸附阴离子铬酸根,吸附容量大,选择性高。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之一为,所述废水pH值为2-7。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工业废水循环通过填充有所述三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滤柱,直至六价铬的浓度低于0.5 mg/L。
所述工业废水循环通过填充有所述三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滤柱,与现有直接将吸附材料加入含六价铬废水中的处理方法相比,本发明省去了六价铬去除后固液分离的步骤,使六价铬吸附和固液分离两个工业过程一步完成。
本发明提供的工业含六价铬废水的处理方法原理如下:
本发明所用的三金属复合氧化物经过水化可有序组装而形成一种阴离子型层状化合物,该层状化合物在工业含六价铬废水处理中可能发生如下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42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