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两次扩孔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83952.4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0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红;汪家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明远轴承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10 | 分类号: | B21J5/1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杨欣陆 |
地址: | 241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两次 扩孔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两次扩孔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轴承扩孔工艺依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中频加热、下料、镦粗、成型、切底、扩孔、整径。其存在的不足是:锻件的几何尺寸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壁厚差、锻件的留量和公差的影响,使得材料利用率不高;锻件晶粒不够致密,纤维流向不佳,因此轴承的抗疲劳寿命有限;产品的加工范围小;大尺寸产品对设备的伤害高,设备和模具的使用寿命低,加工设备故障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两次扩孔工艺,不需要大幅增加设备成本,在既能保证产品质量、控制故障率、减少更换模具频次,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实现产品加工范围的扩展并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轴承两次扩孔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中频加热、下料、镦粗、成型、切底、粗扩孔、精扩孔、整径,下料时的始锻温度为1000~1100℃,粗扩孔时的锻造温度为900~950℃,精扩孔时的锻造温度为850~900℃,整径时的终锻温度为800~85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轴承两次扩孔工艺,所述粗扩孔的口径变化率是精扩孔的口径变化率的5~10倍。
本发明所提供的轴承两次扩孔工艺,进一步提高锻件的几何尺寸精度,消除壁厚差、降低锻件的留量和公差,提高材料利用率;经两次扩孔后的锻件晶粒致密,纤维流向更好,提高了轴承的抗疲劳寿命;扩大了产品的加工范围;降低大尺寸产品对设备的伤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模具寿命;大幅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一
中频加热、下料、镦粗、成型、切底、粗扩孔、精扩孔、整径,下料时的始锻温度为1000~1100℃,粗扩孔时的锻造温度为900~950℃,精扩孔时的锻造温度为850~900℃,整径时的终锻温度为800~850℃。将内径为35毫米的轴承中间件通过粗扩孔将其内径扩至40毫米,再通过精扩孔将其内径扩至41毫米。
实施例二
中频加热、下料、镦粗、成型、切底、粗扩孔、精扩孔、整径,下料时的始锻温度为1000~1100℃,粗扩孔时的锻造温度为900~950℃,精扩孔时的锻造温度为850~900℃,整径时的终锻温度为800~850℃。将内径为35毫米的轴承中间件通过粗扩孔将其内径扩至45毫米,再通过精扩孔将其内径扩至46毫米。
实施例三
中频加热、下料、镦粗、成型、切底、粗扩孔、精扩孔、整径,下料时的始锻温度为1000~1100℃,粗扩孔时的锻造温度为900~950℃,精扩孔时的锻造温度为850~900℃,整径时的终锻温度为800~850℃。将内径为35毫米的轴承中间件通过粗扩孔将其内径扩至42毫米,再通过精扩孔将其内径扩至43毫米。
采用实施例一至三加工的轴承几何尺寸精度更高,且消除了壁厚差、降低了锻件的留量和公差,提高了材料利用率;经两次扩孔后的锻件晶粒致密,纤维流向更好,提高了轴承的抗疲劳寿命;扩大了产品的加工范围,一次扩孔难以实现的口径变化率可以通过两次扩孔实现;且两次扩孔工艺降低大尺寸产品对设备的伤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模具寿命,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明远轴承锻造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明远轴承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39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缸套离心铸造的方法
- 下一篇:弹簧两端头斜切工艺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