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山杜鹃的精准化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2697.1 | 申请日: | 2013-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9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解玮佳;李世峰;彭绿春;李树发;陆琳;宋杰;蔡艳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3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康珉 |
地址: | 650205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山 杜鹃 精准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是高山杜鹃的育苗技术。
背景技术
高山杜鹃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70%的高山杜鹃原种生长于我国云南、四川及西藏的横断山脉一带。欧美各国已利用中国,特别是云南的高山杜鹃原种培育出了众多的园艺栽培品种。近年来,高山杜鹃以其鲜艳的色彩,优美的花姿,漂亮的株型成为了我国年宵花和园林绿化植物的“新宠”,其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而目前我国市面上销售的高山杜鹃品种及其数量很大程度上仍处于依赖国外进口的尴尬局面。要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尽快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山杜鹃品种来支撑我国高山杜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高山杜鹃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由于高山杜鹃种子特别细小,其细小种子的播种及其养护困难是限制高山杜鹃新品种培育的主要问题之一。现有的高山杜鹃育苗技术常采用将高山杜鹃种子撒播于花盆或苗床中,待小苗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再进行分苗移栽的方式进行。这种育苗方式常会出现种子流失、苗参差不齐、扎堆生长、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再者,由于这种育苗方式常会受到天气变化、土壤湿润程度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故其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育苗者的育苗经验,其育苗成苗率极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高山杜鹃育苗技术中存在的种子易流失、苗生长参差不齐、育苗成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育苗者的育苗经验,操作随意性大、以致育苗成苗率不稳定、移栽成活率低的缺点和不足,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苗生长整齐、育苗成苗率高、易于移栽、操作可重复性高的高山杜鹃的精准化育苗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高山杜鹃的精准化育苗方法由高山杜鹃种子的胚根萌发培养、种子的精细定植、定植后的环境控制三个步骤组成,各步骤操作如下:
(1)高山杜鹃种子的胚根萌发培养:先将定性滤纸滴水后平铺于培养皿内,再将高山杜鹃的种子均匀撒于定性滤纸上,然后将培养皿置于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1,光照时间为12h·d-1的培养室条件下进行种子的胚根萌发培养,培养期间保持滤纸湿润;
(2)种子的精细定植:待培养皿中的高山杜鹃种子萌发,胚根下胚轴伸长而胚芽尚未生长时进行移栽定植,先准备移栽穴盘,将草炭拌潮使其质量含水量为60~70%后铺入待移栽的林木穴盘,再将整个穴盘喷湿后即可进行移栽,以牙签为工具进行种子的移栽,先用牙签在待栽穴孔上戳眼,再用牙签将待栽种子粘起,将种子的胚根下胚轴轻轻放入戳好的眼中,将胚芽露于眼外,用手指轻压眼表面草炭以固定种子,待整个穴盘移栽完成后及时进行喷水以定根;
(3)定植后的环境控制:将林木穴盘放入铺盖有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的高压弥雾棚内进行养护,移栽后的10~12d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80~83%,待移栽种子的子叶展开后将空气相对湿度降低至75~78%,种苗长出3~4片真叶后开始喷施叶面肥,所述的叶面肥为N:P2O5:K2O的质量比为20:10:20的复合肥,按2000倍液每2周喷施一次;移栽后基质的水分管理以人工喷水方式进行,当穴盘内基质质量含水量低至30~40%时进行喷水直至基质质量含水量升至100%为止。
本发明通过大量的试验,总结了胚根萌发培养、精细定植和定植后的环境控制三个简单易行的综合育苗措施及其有效参数,大大缩短了高山杜鹃种苗的培育时间,从播种至种苗形成所需时间仅为60~65d,且种苗生长整齐和健壮,育苗成苗率高(播种成苗率为85~90%)。本发明采用胚根萌发培养的方式克服了高山杜鹃细小种子播种后易于流失、难于管理的问题,精细定植后的环境控制有效地促进了种苗成活、健壮生长,使其易于移栽,克服了现有技术的苗生长参差不 齐、育苗成苗率不稳定、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三个步骤及其参数均可精准操作,重复性高,克服了现有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育苗者的育苗经验,其育苗成苗率极不稳定的缺陷,有利于高山杜鹃种苗的工厂化、标准化育苗。
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如下:
(1)高山杜鹃种子的胚根萌发培养:先将定性滤纸滴水后平铺于9cm的玻璃培养皿内,再将高山杜鹃种子均匀撒于培养皿中,最后将培养皿置于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1,光照时间为12h·d-1的条件下进行种子胚根萌发培养,其间注意保持滤纸湿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26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