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泳空气净化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9660.3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9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彬;赵冶;李叶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9/00 | 分类号: | B01D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净化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热泳原理的空气洁净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正在遭受PM2.5的严重威胁,由于PM2.5污染物的小粒径特点,当今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对于PM2.5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一种新型的、对于PM2.5有针对性的空气过滤器已经迫在眉睫。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室内的PM2.5浓度最高可达室外的2/3,而人一生中在室内空间呆的时间超过80%,所以说室内人居环境也收到PM2.5的极大威胁。
市场上现有的空气净化方式中主要有纤维过滤和静电除尘,但是这两种方式均存在明显的劣势。纤维过滤的方式阻力大,会造成一定的噪音,同时纤维过滤为了保证较高的过滤效率,需要定期更换滤网,而滤网的价格是很高的,这样就使得纤维过滤具有很高的成本。静电除尘的方式主要劣势在于它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臭氧,造成二次污染。静电除尘过程中散发的产物会和空气中的VOCs反应,再次生成细颗粒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泳空气净化装置及方法,使其可以有效的净化空气,尤其是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使其具有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制作和维护费低等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泳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器的壳体、热泳积尘管和送风机;壳体的底部设有进风口,壳体的顶端设有出风口,在壳体内部分为进风段、净化段和混风段,所述的送风机设置在壳体下部的进风段内;在过滤段中设置多根热泳积尘管,多根热泳积尘管竖向放置,并由上支架和下支架固定;相邻两根热泳积尘管之间及热泳积尘管与壳体之间留有间隙,每根热泳积尘管内均设有一根竖向布置的加热元件。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在于:在混合段的内壁上设有热催化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特征是:所述热泳积尘管与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固定连接采用可拆卸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泳空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启动热泳积尘管内的加热元件,并开启送风机,使空气从装置底部的进风口进入,其中一部分空气进入热泳积尘管内部,被加热元件加热,使另一部分空气在热泳积尘管外部流动,使加热元件和热泳积尘管之间由里向外形成递减的温度梯度,该温度梯度至少在100℃/cm以上;在净化段内空气中携带的颗粒物在热泳积尘管内壁上积累;
2)管内空气和管外空气在到达出风口前混合并送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热泳积尘管内的加热温度为400℃~800℃,热泳积尘管外壁温度为40℃~8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的技术效果:①本发明提供的热泳空气净化装置对细颗粒物(尤其对300nm以下的颗粒物)过滤效果显著,尤其对细颗粒物有很好的过滤效果;对于PM2.5的平均一次通过效率近40%,最高可达60%。;②经过理论计算、软件模拟和实物制作测试的方式,证明本发明具有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阻力小、空气过滤效率高等特点;③本装置结构简单,热泳积尘管采用可拆卸结构,因此便于拆卸清洗,维护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泳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室内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数量分布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对350nm以下粒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图。
图5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对300nm以上粒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图。
图中:1-出风口;2-壳体;3-热泳积尘管;4-上支架;5-加热元件;6-加热元件固定座;7-下支架;8-加热元件支架;9-加热元件接线口;10-送风机;11-风机支架;12.变压器;13-引出电线;14-进风口;15-颗粒物;16-混风段;17-净化段;18-进风段;19-热催化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96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胎锁圈拆卸工具
- 下一篇:一种食品生产用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