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双向可控硅调光器的LED驱动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8569.X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8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树庆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2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双向 可控硅 调光器 led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双向可控硅调光器的LED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可控硅调光器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交流电压加双向可控硅(TRIAC)两端时,由于Rt、Ct组成的RC充电电路有一个充电时间,电容上的电压是从0V开始充电的,并且TRIAC的驱动极串联有一个DIAC(双向触发二极管,一般是30V左右),因此TRIAC可靠截止。当Ct上的电压上升到30V时,DIAC触发导通,双向可控硅(TRIAC)可靠导通,此时双向可控硅(TRIAC)两端的电压瞬间变为零,Ct通过Rt迅速放电,当Ct电压跌落到30V以下时,DIAC截止,如果双向可控硅(TRIAC)通过的电流大于其维持电流则继续导通,如果低于其维持电流将会截止。电感L和电容C的作用是减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率,以抑制电磁干扰EMI问题。
但在家用照明中大量存在的双向可控硅(TRIAC)调光器由于功率等级不同,导致调光器的适应性差。双向可控硅(TRIAC)调光器的维持电流一般是7mA到75mA,而且驱动电流则是7mA到100mA,导通后流过双向可控硅(TRIAC)调光器的电流必须要大于这个值,才能继续导通,否则会关断,继而导致LED灯闪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驱动稳定、操作方便的用于双向可控硅调光器的LED驱动电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双向可控硅调光器的LED驱动电路,包括主电路模块,主电路模块串联有电阻R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模块连接有维持电流补偿模块。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维持电流补偿模块包括维持电流补偿控制器,所述维持电流补偿控制 器连接有两个支路,所述支路分别控制两路维持电流。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两个支路并联。
每个支路包括一个MOS管和一个电阻,每个支路中的MOS管与电阻串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电路由于在主电路模块上连接一个维持电流补偿模块,能够提供持续的补偿电流,使导通后流过双向可控硅(TRIAC)调光器的电流始终大于其持续电流值,进而保证LED灯能稳定照明,而不闪烁不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双向可控硅(TRIAC)调光器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双向可控硅调光器的LED驱动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双向可控硅调光器的LED驱动电路,包括主电路模块,主电路模块串联有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主电路模块连接有维持电流补偿模块。
所述维持电流补偿模块包括维持电流补偿控制器,所述维持电流补偿控制器连接有两个支路,所述支路分别控制两路维持电流。
所述两个支路并联,每个支路包括一个MOS管和一个电阻,每个支路中的MOS管与电阻串联。其中一个支路包括串联的MOS管Q1和电阻R1,所述MOS管Q1的一端连接维持电流补偿控制器,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主电路模块连接。另一个支路包括串联的MOS管Q2和电阻R2,所述MOS管Q2的一端连接维持电流补偿控制器,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主电路模块连接,所述R1值较小,R2值较大。所述MOS管Q1和Q2接地。
此外,本发明还采用了NXPSSL2101芯片集成了维持电流补偿模块和PFC控 制器,PFC控制器分别与主电路模块、LED负载以及维持电流补偿控制器连接。
当检测到整流桥输出电压小于52V时,Q1导通,为TRIAC提供足够的维持电流。当检测到R3端电压超过-0.1V时,Q2导通,为双向可控硅(TRIAC)提供足够的维持电流。当R3端电压低于-0.1V或者Q1导通时,Q2关断。PFC控制器的PWM周期及占空比随输入电压相角变化而变化,这样就可以根据双向可控硅(TRIAC)调光器导通角大小来控制PWM信号的输出,从而实现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调节和LED的调光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树庆,未经王树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85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