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转子定位联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7810.7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7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D1/10 | 分类号: | F16D1/10;F16H5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转子 定位 联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高速转子定位联结结构。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的结构中设置许多高速旋转连接机构,而这些旋转机构要求具有高的旋转精度、高稳定性和一定的传扭功能。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单键或双键静联结结构,其旋转精度不高,传扭载荷小,不能满足航空发动机高速、高温、高负荷要求,此结构仅采用过盈配合靠摩擦力传扭的结构,在高温环境工作时,若旋转机构受到冲击,其过盈配合容易松动、失效,将直接影响轴系的旋转精度,降低转子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高速转子定位联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单键或双键静联结结构采用过盈配合靠摩擦力传扭的结构在高温环境工作时易松动、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转子定位联结结构,其包括转子轴、套设于转子轴周缘的转子。其中,转子轴的外径包括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转子轴的外径与转子的内径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处过盈配合连接;转子轴的外径设置外齿轮,转子的内径相对设置内齿轮,外齿轮和内齿轮内啮合。
进一步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留有环腔,外齿轮和内齿轮在环腔内啮合。
进一步地,转子轴的端部凸设轴肩,转子的端面沿轴向抵靠于轴肩上。
进一步地,轴肩靠近第一端,转子轴的第一端的轴径大于内齿轮的齿顶高和转子轴的第二端的轴径。
进一步地,外齿轮为与内齿轮的内啮合为花键联接,外齿轮为外花键,内齿轮为内花键。
进一步地,外齿轮和内齿轮为可齿侧定心的渐开线花键。
进一步地,外齿轮和内齿轮的模数均为0.6mm或0.8mm或1.1mm或1.28mm。
进一步地,外齿轮和内齿轮的花键联接的齿侧间隙的取值范围为0.08mm~0.2mm。
进一步地,转子轴和转子的过盈配合处的表面均渗碳,渗碳的厚度为0.3mm~0.6mm。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高速转子定位联结结构,其转子和转子轴采用过盈配合和齿轮内啮合的组合结构,能很好的保证转子轴和转子的径向定位、在高速高温高负荷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及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高速转子定位联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转子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外齿轮和内齿轮的啮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转子定位联结结构,其包括转子轴1、套设于转子轴1周缘的转子2。其中,转子轴1的外径包括第一端11和与第一端11相对设置的第二端12,转子轴1的外径与转子2的内径在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处过盈配合连接;转子轴1的外径设置外齿轮13,转子2的内径相对设置内齿轮23,内齿轮23和外齿轮13内啮合。过盈配合和齿轮内啮合的组合结构,能很好的保证转子轴1和转子2的径向定位、在高速高温高负荷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及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
参见图2,转子轴1与转子2于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过盈配合后,在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之间留有环腔3,内齿轮23和外齿轮13在环腔3内啮合,此环腔3封闭的环境能很好的保证高精度的啮合旋转,同时有利于密封啮合传动件的润滑油,保护环境。
转子轴1的端部凸设轴肩10,转子2的端面沿轴向抵靠于轴肩10上,实现转子2在转子轴1上的轴向限位,增加转子轴1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其中,轴肩10靠近第一端11,转子轴1的第一端11的轴径大于外齿轮13的齿顶高和转子轴1的第二端12的轴径,便于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78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